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篇一
心向山水云深處,
弄詩品茗仙也妒。
笑看紅塵多瑣事。
一杯清酒引為賦。
因此我比較偏愛那種遠離塵世煙火的文章詩歌,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時候,總喜歡一卷在手,細細品讀作者書中的意境和情感,那時候總是有種獨立于世的悠然之感。
我很喜歡讀席慕容的詩集和散文,尤其是她的詩作,字里行間總是如紫羅蘭般的清新朦朧,似遠還近,如夢似幻,著實讓人著迷。那個總是寫出那么溫柔美麗的詩句的女子曾說過:“寫詩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寫詩,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她的詩一個“真”字熔鑄于詩中而又個性鮮明情感豐富,很容易讓人沉醉其中。她的詩中,充滿著一種對人情、愛情、鄉情的悟性和理解。
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候…看似淡淡的語氣,卻包含了濃濃的情感,如果那棵樹有自己的意識的話,我想那應該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一本書,一首詩,讀的人不同感受也不盡相同。關于這首詩席慕容自己的說法卻和大多數人所理解的不同,她說:“這是我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我在替它發聲。”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她表示“有點猶疑”。但她同時聲明,“詩人的解讀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讀者的解釋也有權威性。”
當青春嬌艷的花朵綻開了深藏紅顏的時候,總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時看見,最好那個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沒有誰會喜歡紅顏空逝,在宿命中獨自徘徊,一覺醒來伴隨著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無限孤單,卻又苦于無人欣賞。“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多么震撼人心的決心,多少人曾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來了又還,我們是否想過要努力留下誰?多少事在我們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記憶,為此我們是否曾想過要努力爭取不要留有遺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驀然回首卻發現沒有任何美好的回憶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嘆息和四個字—不過如此!
席慕容的詩總是給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不止一首《一棵開花的樹》或《離別》有時候獨自品味這份苦澀也別有一番風味。于她的作品我最后依然想寫詞一首,以舒胸臆:
秋心為愁,好夢留時,難度。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篇二
在一頁頁深藍淺藍的淚痕里有著誰都不知道的語句――席慕蓉
所有的悲歡都已化為灰燼,任世間哪一條路,我都不能與你同行。――席慕蓉
愛,原來是沒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席慕蓉
如果一開始就是一種錯誤,那么為什么,它會錯的那樣美麗。――席慕蓉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篇三
1、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邊。
2、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華年從此停頓,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3、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4、我相信,滿樹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種子/我相信,三百篇詩,反復述說著的也就只是/年少時沒能說出的,那一個字。
5、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6、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里/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好像你我才初相遇。
7、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8、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9、在綠樹白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而滄桑了二十年后/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微風拂過時/便化作滿園的郁香。
10、那辜負了的,豈僅是遲遲的春日/那忘記了的,又豈僅是你我的面容/那奔騰著向眼前涌來的,是塵封的日,塵封的夜,塵封的華年和秋草/那低首斂眉徐徐退去的,是無聲的歌,無字的詩稿。
11、今生將不再見你,只為,再見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現,再現的,只是些滄桑的,日月和流年。
12、如果雨之后還要雨,如果憂傷之后仍是憂傷/請讓我從容面對這別離之后的別離/微笑地繼續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再出現的你。
13、你,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朵/你,若曾是逃學的頑童/我,必是從你袋中掉下的那顆嶄新的彈珠/在路旁的草叢中,目送你毫不知情地遠去。
14、如果,能在開滿了梔子花的山坡上,與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離/那么,再長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時,那短短的一瞬。
15、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
成長的痕跡
——席慕容
也許事情總是不一定能如人意的。可是,我總是在想,只要給我一段美好的回憶也就夠了。哪怕只有一天,一個晚上,也就應該知足了。
很多愿望,我想要的,上蒼都給了我,很快或者很慢地,我都一一地接到了。而我對青春的美的渴望,雖然好象一直沒有得到,可是走著走著,回過頭一看,好象又都已經過去了。有幾次,當時并沒能馬上感覺到,可是,也很有幾次,我心里猛然醒悟:原來,這就是青春!
那一個夏天,我快十八歲了,和大學的同學們橫橫貫公路去寫生,住在天祥。夏日的山綠得逼人,有一個下午,我和三個男同學一時興起,不去和別的同學寫生,卻什么也不帶,往一座被我們端詳了很多天的高山上爬去。那是一座非常清秀的山,被眾山環繞,隱隱然有一種王者的氣質。
而當我們經過一個多小時累人的攀爬,終于到了一處長滿了芳草的斜坡時,天已經慢慢暗下來了。面對著眼前起伏的峰巒,身后一片挺秀斜斜地延展上去的草原,風從下面的山谷里吹上來,我們驚訝地發現,在這高山上,在這長滿了荒草的高山上,竟然四處盛開著潔白的百合花。
而在那一刻,我心里開始感到一種緩慢的痛苦,好象有聲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訴我:你只能有這一剎那而已。在這以前,你沒料到你會有,在這之后,你會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完全全屬于這里的,而你只不過是一個過客,必得走,必得離開。不能象百合一樣,永遠在這座山巒上生長、盛開。
是懷著那樣一份強烈的忌妒,我叫一位男同學替我采下一大把純白的百合,我把它們緊緊地抱在懷里,帶下山去。
可是,沒有用,真的沒有用。正如那聲音所告訴我的一樣,我仍然無法把握住那些逝去的時刻。而那些被我摘下的百合雖然很快地都凋謝了,可是,在我每次回想起來的時候,它們卻總是依舊長在那有著淡淡的斜陽的高山上,盛開著,清純而又潔白,在灰綠色的暮靄里,對我展現出一種永不改變和永遠無法融及的美麗。
那一輪月
因此,在那個晚上,當月亮照進那古老的山林里的時候,我必也曾深深地感動過吧。
當時那樣的年輕,總以為這些時刻是本來就會出現的,是我該享有的,心里的感動只是因為它們出奇的美麗而已。卻一點也沒想到,能有那樣的一個晚上,能在初春的季節來到那樣高的一座山上,能有那樣一大片郁郁蒼蒼的林木,能有那樣一整夜清清朗朗的月光,實在是一種人間稀有的遇合,一場永不會再重現的夢境。
那天晚上,站在那條曲折的山徑前的時候,我剛剛二十歲,月亮剛剛從山邊升起。
那是怎樣的一輪月啊!
在它還沒出現的時候,世界一片陰暗,小徑顯得幽深可怕,我幾乎沒有勇氣舉步。而當月亮從山后升起來的時候,就在那一剎那之間,所有的事與物都和月亮一樣,對我發出一種如水般清明透亮的光澤,我的心也在那剎那之間,變得飽滿、快樂和安詳。
幸福有時候就只是一種非常單純的感覺而且。在那一夜,當我順著那一條長滿了羊齒植物的小徑,緩緩地往山上走去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路的迂回,也許是因為心中的快樂,竟然一點也不覺得攀爬的辛苦和費力。
走到一塊林木稍微稀疏的空地上,剛好有幾塊大石頭可以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當我抬頭仰望天空的時候,只覺得那些樹怎么長得那樣直,那樣高。月光在那樣清朗的天空上如水銀般直瀉下來,把我整個人都浸在月光里,覺得心也變得透明起來了。青春真如醇酒,似乎都在那夜被我一飲而盡,薰然而又芬芳。
那是怎樣的一種青春啊!
而并不是夜夜都能有那樣一輪滿月的,也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那樣的一輪滿月的。青春的美麗與珍貴,就在于它的無邪與無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而今日的我,在悵然回顧時的我,對造物的安排,除了驚訝與贊嘆之外,還有—份在年輕的日子里所沒能察覺到的,一份深深的信服與感激。
八里渡船頭
說不上來是為了什么。每一次,在眼前的工作越積越多的時候,在又忙又累地拼過一陣子以后,或者,在心里若有所失的時候;我就很想一個人再去一次淡水。
只想去走一趟那條長長窄窄的老街,想去坐一趟渡船,再渡一次,渡我到對岸。
對岸就是那個古舊的地方,那個很早很早的時候就有的地方,那個有著一個很樸拙和溫柔的名字的地方棗八里渡船頭。
在這世界上,很多事與物都會改變,而且改變得很快,改變得很大,因此,我已經開始提防起來了。每次在碰到那樣的時刻的時候,心里就早已筑起一座厚厚的墻,把最柔弱的一處保護起來,竭力使自己不要受傷。幾次之后.墻越筑越厚,在日子久了以后,竟然會忘了在自己的心中,曾經有過一處不能碰觸的弱點了。
可是,當有一次,不能置信的一次,在面對著經過那么多年,仍然堅持著,怎樣也不肯改變,并且依然如年輕時那樣對我微笑,愛憐地俯視著我的那一座山巒時,我心中最柔弱的那一點忽然蘇醒了,并已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了起來。
那是一個初冬的下午。好多年沒有來了,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之下,我坐上了渡船。心用本來是很煩躁的,因為要應付那么多陌生的人,要說出那么多客套的話,那樣地勉強和不情愿。可是,當我走到淡水港邊那個古舊的碼頭前時,忽然覺得有些什么東西似曾相識,有些什么非常安靜的氣氛進入我心中,使得我整個人也逐漸地安靜了下來。
上了船以后,船慢慢往對岸過去。海風就一直吹著我的臉和我的衣裳,海島從船頭掠過。我靜靜地凝視著對岸的觀音山,那對我逼近的山色,忽而碧綠,忽而灰藍,忽而淡紫,而每一種變化與每一種顏色都似曾相識。
是了!那就是一直縈繞在我心中的那種記憶和那種顏色。無法敘述、無法描繪也無人能相信的那種心事,還有,還有那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的那種憂傷。
隔了那么多年,重來過渡,憂傷竟然仍然在那里。在暮色蒼茫的渡口前,在靜靜地俯視著我的山巒之間,憂傷竟然仍然在那里等待著我。而那一剎那,我心里最柔弱的那一部份終于被觸痛了,傷口來新裂開,熱血迸出,淚如泉涌。
原來,原來世間一切都可傷人。改變可以傷人,不變卻也可以傷人。所有的一切都要怪那顆固執的怎樣也不肯忘記的心。
原來,年輕的時候感覺到的那種不舍,那種對造物安排的無奈,在二十年后,竟然又重新而且非常強烈地來到心中。盡管周遭有些事物確然已經改變了,盡管官許多線索與痕跡都已經消失了,卻仍然有些不變的見證還堅持地存在著。那就是迎面而來高高聳立的觀音山,和陡削狹窄長長地延伸到海中的棗八里渡船頭。
從此,這一處地方就變成了我的一種隱秘的疼痛,也因而更變成了一種隱秘的安慰。每當我想逃離永遠堆積在眼前的工作的時候,每當我心里覺得非常疲倦的時候,我就很想一個人再去一次淡水。
想去走一趟那條長長窄窄的老街,想去向坐一趟渡船,再渡一次,渡我到對岸。
渡我到我的對岸。
在南下的.火車上
有時候,對事物起了珍惜之心,常常只是因為一個念頭而已,這個念頭就是:棗這是我一生中僅有的一次,僅有的一件。
然后,所有的愛戀與疼惜就都從此而生,一發而不可遏止了。而無論求得到或者求不到,總會有憂傷與怨恨,生活因此就開始變得艱難與復雜起來。
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的一生,也是我只能擁有一次的,也是我僅有的一件啊!
那么,一切來的,都會過去,一切過去的,將永不會再回來,是我這僅有的一生中,僅有的一條定律了。
那么,既然是這樣,我又何必對某些事戀戀不舍,對某些人念念不忘呢?
既然是這樣,為什么在相見時仍會狂喜,在離別后仍會憂傷呢?
而現在,坐在南下的火車上,手不停筆的我,又為的是什么呢?
我一直覺得,世間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只是,時機沒到時,你就不能領會,而到了能夠讓你領會的那一剎那,就是你的緣份了。
有緣的人,總是在花好月圓的時候相遇,在剛好的時間里明白應該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遲,才能在剛好的時刻里說出剛好的話,結成剛好的姻緣。
而無緣的人,就總是要彼此錯過了。若真的能就此錯過的話倒也罷了,因為那樣的話,就如同兩個一世也沒能相逢的陌生人一樣,既然不相知,也就沒有得失,也就不會有傷痕,更不會有無緣的遺憾了。
年輕時的你我已是不可再尋的了,人生竟然是一場有規律的陰錯陽差。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一種成長的痕跡,撫之悵然,但卻無處追尋。只能在一段一段過去的時光里,品味著一段又一段不同的滄桑。可笑的是,明知道演出的應該是一場悲劇,卻偏偏還要認為,在盈眶的熱淚之中仍然含有一種甜蜜的憂傷。
這必然是上蒼給予所有無緣的人的一種補償吧。生活因此才能繼續下去,才會有那么多同樣的故事在幾千年之中不斷地上演,而在那些無緣的人的心里,才會常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模糊的愁思吧。
而此刻,坐在南下的火車上,窗外的天已經暗下來了。車廂里亮起燈來,旅客很少,因而這一節車廂顯得特別的清潔和安靜。我從車窗望出去,外面的田野是漆黑的,因此,車窗象是一面暗色的鏡子,照出了我流淚的容顏。
在這面突然出現的鏡子前,我才發現:原來不管我怎樣熱愛我的生活,不管我怎樣惋惜與你的錯過,不管我怎樣努力地要重尋那些成長的痕跡;所有的時刻仍然都要過去。在一切痛苦與歡樂之下,生命仍然要靜靜地流逝,永不再重回。
也許,在好多年以后,我唯一能記得的,就是在這列南下的火車上,在這面暗色的鏡前,我頰上的淚珠所給我的那種有點溫熱又有點冰冽的感覺了吧。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篇四
(明確:堅硬、精致、回旋的花紋、色澤或深或淺的小點、復雜圖樣)
2、這么美的一枚貝殼里,曾經又居住著什么樣的生命呢?這讓席慕蓉不禁加深了思考,請全體女同學一起朗讀第三自然段,并思考這個問題。
(明確:就是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卻有著如此美好的居所,讓這個生命變得不一樣。)
3、請全體男生一起朗讀第4到6自然段。
席慕蓉在感嘆貝殼生命短暫卻美好的同時,她想到了自己,比貝殼有著更長時間和更多空間。
那么在她看來,又應當怎做呢?
(明確:用自己的能力來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茍,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
席慕容散文讀后感篇五
在無端的世界里,讓奇怪的問不被嘲笑,讓奇怪的時刻,成為透明的水果糖,甜而芬芳。像耳朵邊吹過去的初秋那樣。由于一切的沒有解釋,人可以自由了,找一處樓頂仰臥,伸了以手,就以為可以觸摸到天空。不需要懷疑,只耽于幻想,肆意地酣享著,屬于我們的歲月,我們的狂妄,在指縫,在的田野上瘋長。要問不可能被回答的問題,因青春從沒有標準答案。也許青春問著問著便消失了。正如《窗前的青春》中的“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