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磁鐵活動反思篇一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能力目標:嘗試用“印”的方式記錄指紋,通過觀察比較各種指紋,并能說出不同;
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現的快樂,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指紋畫、指紋類型ppt、白紙及印泥若干、放大鏡(人手一個)、抹布。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涂色或發現過指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欣賞指紋畫,激發幼兒對指紋的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都畫過畫嗎?那平時你們是用什么來畫畫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
1.引導幼兒對指紋開展猜想。
2.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了解指紋的三種不同的類型。
(1)教師講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紋。
(2)分發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觀察指紋并進行交流,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并看看每種指紋類型各有幾個。
我們認識了三種不同的指紋類型,那現在請小朋友再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紋,看看你的`每個手指紋是哪種類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別表示。)數一數你有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幾個斗形紋。
三、了解指紋的作用。
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有什么用處呢?
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指紋是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這樣拿東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紋還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調節溫度。
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且一般來說終身不變,指紋會隨年齡增長變大,但形狀不變。
四、制作指紋畫
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指紋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里。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磁鐵活動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磁鐵的秘密,感知磁鐵的特性。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活動準備: 1.磁鐵人手一個。
2.鐵制品與非鐵制品若干(回形針、金屬瓶蓋、鑰匙、紙片、塑料杯、木積木)。3.人手一個小簍(裝有上述材料),記錄筆,泡沫板等。4.生活中帶有磁性的物品或玩具。活動過程:
一.猜想記錄,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出示磁鐵:小朋友,看,這是什么?磁鐵可以用來干什么?
二.驗證猜想,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1.指導幼兒操作、記錄、分類:
師:剛才都是小朋友的猜想,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住,哪些又不能被磁鐵吸住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試驗的結果記錄在第二排。
2.鼓勵幼兒介紹自己實驗的結果: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 3.發現問題,再次操作實驗:
4.總結:原來這些鑰匙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有的是用鐵做的,有的是用鋁或者銅做的,用鐵做的就能被磁鐵吸住。三.大膽嘗試,初步感受磁鐵的穿透性。1.引導幼兒利用鐵制品使磁鐵吸住非鐵制品。2.幼兒相互講述并交流。
3.總結:原來磁鐵的磁性有穿透性,它穿過了紙、塑料杯、鑰匙,吸住了鐵質的物品,所以不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也能被吸起來了。四.實驗操作,感知磁鐵的穿透性與磁性大小有關。1.魔術“瓶蓋跳舞”
2.引導幼兒用加磁鐵的方法增加磁力,讓瓶蓋動起來。3.總結:磁鐵的磁性越大,磁力越強。五.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1.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2.幼兒尋找活動室中帶有磁性的物品和玩具,了解磁性為生活創造的便利。
執教大班科學活動《磁鐵的秘密》有感
如東縣掘港鎮群力幼兒園
袁小燕
在團隊執教《磁鐵的秘密》后,我進行了一些初淺的反思。
本節活動定位的班級為大班,目標定位為兩點:第一點為知識目標: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磁鐵的三個特性,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第二點為情感目標:能動手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的流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導入環節設置了城堡的游戲場景,為幼兒探究磁鐵秘密的活動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有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第二環節由三個小游戲貫穿其中,讓幼兒充分探索了磁鐵的三個特性。第三環節觀看一段錄像讓幼兒初步感知磁鐵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并留下懸念,拓展延伸了本次活動。在備課和試教過程中,我始終遵循著科學教育的三個關鍵詞即生活化、科學味、人文性。
先說說生活化: 1.內容的選擇生活化。磁鐵在幼兒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老師上課經常使用,孩子每天都接觸,而在大班下學期的教材中也為幼兒安排了此類的科學活動。其實在生活中人們也享受著磁鐵的磁性所帶給我們的方便,如冰箱門的封條、門吸、磁性黑板甚至電表、電話等等。可以說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既從“從教材中挖掘了生活化的活動資料,又利用了幼兒園生活中的科學資源”,使幼兒感到真實有趣,感到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提供的材料生活化。在活動中我盡量采用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操作材料。大家都能看到我提供的紙、積木、硬幣、鑰匙、杯子、回形針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材料的使用也是環環相扣。如幼兒找出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后進行了分類,分類后的材料又為下一環節“吸住不能被吸住的物體”而服務。其實在第一個游戲中我還可以盡可能多的在活動室內提供更多生活中的材料,讓幼兒充分去探索、實驗、交流,從而發現更多的鐵制物體使探索活動不斷深入,保持持久的興趣。無奈設計的環節多,容量多,時間來不及。
3.實施的過程生活化。本節活動設置了孩子們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闖關游戲,引導幼兒層層闖關,這樣溝通了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能夠較快地進入游戲狀態。活動過程中我沒有強調反復地觀察和講解,而是讓幼兒親身體驗。通過實驗引導幼兒說、做、想。從三個小游戲中大家可以看出來,幼兒先探索,其次說出自己所看到的現象,最后提出問題讓幼兒進行思考,以體驗為基礎,豐富幼兒的經驗。孩子們在生活化的游戲中學會了本領。
其次說說科學味:
科學性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核心。我在活動中逐步引導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比較、記錄、實驗及反復驗證等方法探索發現了磁鐵的三個特性,并初步感知了磁性和生活的關系,充分激發了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如在第一個游戲時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相應的記錄表格,讓幼兒在記錄卡中用數學符號記錄實驗信息,并能根據記錄內容進行相應的分類,總結出哪些物體含鐵,磁鐵能夠吸起鐵制品。在準備這節課時,我的起始設計里提供的鑰匙、硬幣都是含鐵的,都能夠被磁鐵吸起來。但在收集幼兒操作材料時,無意中我發現有些鑰匙和硬幣是不能被磁鐵吸起來的,才猛然想起一些鑰匙和硬幣是不含鐵的。于是我將活動內容作了調整,增加了探索的挑戰性,投放了兩種質地的鑰匙和硬幣,當有的小朋友說鑰匙、硬幣能被磁鐵吸住,有的說不能時,我沒有急于下結論,再次通過驗證一起得出實驗結果,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會是什么原因呢?最后總結發現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都是含鐵的這一科學道理。
在感知磁鐵的穿透性和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時的特性時我都是提供材料,提出要求,耐心等待孩子自己發現結果。大家都看到,整個活動中我讓他們充分的玩,充分的探索,并沒有去告訴孩子你應該怎么做,而是在孩子需要幫助時進行適時地指導,最后幫助幼兒用準確精煉的語言總結出科學現象。當他們用想盡辦法將不能吸住的物體吸住時;興奮地告訴同伴和老師相同顏色的磁鐵碰在一起時會互相推開,不同顏色的磁鐵碰在一起時會緊緊吸住時,那種由于科學探索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真是溢于言表。第三環節讓幼兒觀看錄像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給人們帶來了方便。最后留下懸念,鼓勵幼兒繼續去探索磁鐵的秘密。
最后說說人文性:
整個活動中,時刻以“一切為了孩子發展”為中心,樹立幼兒主體意識。孩子們的探索興趣都特別高,如十分認真地用磁鐵去吸各種物體,并將操作結果做記錄;利用身邊提供的材料,想出各種辦法吸住不能被吸住的物體,大膽和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認真的態度。操作活動由易到難,目標層層深入,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同時通過驗證、實驗,幫助他們從小樹立了科學的態度,尊重事實、尊重別人。探索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還親自體驗了科學發現的過程,觀察能力、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執教后,發現1.孩子對生活的觀察不夠,對生活中磁鐵的運用沒有生活經驗,只能讓他們觀看錄像來解決。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還應該讓他們知道事情都有兩面性,磁鐵給人們帶來方便,同時對有些東西卻是有害的道理。2.在感受磁鐵第三個特性時我引導的太多,沒有充分放手,準備的公園圖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調整。3.設計的闖關、城堡一些情節可以刪掉,直接可以開門見山地玩磁鐵,這樣可以更生活化。4.回想起來,我是先設計活動,然后再去看案例研究的三個關鍵詞,用關鍵詞來指導修改活動環節。聽了唐主任的講解后,才知道這樣是不行,恰恰是和真正的研究相反了,這正是我在以后的活動和研究中所需要克服和改正的。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磁鐵活動反思篇三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神奇碘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通過操作嘗試,感知淀粉遇到碘變藍的現象。
2、能運用這個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通過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難點:嘗試運用淀粉遇到碘變藍的原理
1、認識碘酒
提問:我們來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顏色的?(棕褐色)
2、幼兒操作
1)試一試
將碘酒滴到食物上,觀察現象
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哪些食物變藍了
2)記錄
哪些食物發生了變藍的現象,在對應的欄里打勾,教師驗證有異議的食物
3)揭示現象
你知道為什么有些食物會變藍嗎?因為他們中都有一樣東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3、問題解決——運用
1)情景表演
師:灰太狼,為了掙些錢給紅太郎和小灰灰買好吃的,動起了歪腦筋,開了一家奶粉超市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檢測?
看顏色、嘗一嘗、用碘酒
3)動一動
請你們用碘酒的方法試一試,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結束游戲
師: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帶走了,神奇藥水把它送進了監獄,羊村又恢復了平靜。請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還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調查。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碘酒的秘密,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磁鐵活動反思篇四
1.對探索光感興趣。
2.積極探索,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并嘗試記錄不同的發現。
(1)手電筒幼兒每人一支,并學會使用。
(2)活動前教幼兒學會用壓花機壓花。
(3)各種顏色的彩色紙、白布、“我的記錄表”、彩色筆、壓花機、石頭、一段舞臺燈光視頻、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各種顏色的布、各種玩具。
(4)供幼兒操作的桌上鋪上白布、展示記錄表的底板。
一、導入活動:觀看視頻激發幼兒對探索光的興趣。
1.播放燈光視頻,激發幼兒好奇心,引起幼兒的興趣。
2.提問:剛才的燈光秀,你都看到了什么?
3.討論:如果用一張白紙擋住手電筒,它還能發光嗎?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
1.手電筒的光通過白色的紙會發光(同時一手拿手電),通過這些彩色紙,(教師拿出彩色紙,邊說邊拿,不要故意說老師準備了彩色紙,環節的遞進要盡量的不著痕跡)(把紙蓋在手電上,暗示操作方法)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既是提問又是過渡)
2.請小朋友猜一猜,分別用紅色、綠色、……色的紙蓋在手電上,(邊說邊指著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你覺得會看到什么顏色的光,就用彩色筆涂在對應的格子里。(記錄卡和色筆放在桌子上)
3.記好了嗎?光猜測可不行,要通過驗證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請小朋友4個一組帶上記錄卡去操作試一試,并在格子里記錄你的實驗結果,聽到音樂停止時請把東西都放回籃子里,回到我身邊。
4.幼兒進行實驗:用手電筒的光通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么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紙,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放上藍色的紙,光就變成了藍色了……)
5.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結果寫在“我的記錄表”上。
6.評價:誰愿意來說說你的實驗結果。(請一個幼兒帶上記錄卡上臺發言)有誰和他的結果是一樣的,請舉手。
7.教師小結:手電筒的光通過彩色紙,變出了各種各樣顏色的光,跟我們剛才看的燈光秀里面的顏色一樣的美。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么?(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么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么變化?邊實驗邊記錄“我的發現”。( 常規強調,音樂停時請把東西放回籃子里,回到我身邊)。
4.教師評價:你成功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變出了什么形狀的光?(請4——6個幼兒發言)(如: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5.師幼一起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通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6.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現象。
7.教師小結:光通過(射在)不同形狀的圖案(物體上)能發出不同形狀的光。
四、通過ppt小視頻了解光在生活中的運用。
五、活動延伸:
1.劇場要舉辦一場燈光秀,讓我們也來做一回燈光師吧,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到舞臺后來。
2.布置舞臺場景,播放音樂。請教師配合拉起白布,讓幼兒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在白布上,發出不同顏色、形狀的圖案。幼兒隨音樂舞動燈光。
3.音樂停活動結束:燈光秀結束了,讓我們問問評委老師們,我們的燈光秀精彩嗎?請給我們掌聲!謝謝大家!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磁鐵活動反思篇五
1、認知:初步了解平面鏡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了解鏡子與我們的生活的關系;
2、技能:能熟練進行鏡子的游戲,按照要求將鏡子擺放成不同的角度;
3、情感:保護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能熟練進行鏡子的游戲,按照要求將鏡子擺放成不同的角度;
1、材料準備:
亞克力鏡片兩塊
2、知識儲備:
光的反射:光在傳播時由一種物質碰到另一種物質時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物質中,這叫光的反射。光能穿過玻璃,但碰到玻璃后面的水銀后就會發生反射,原來的光線又會“彈”回來,這樣人自己的光就進入了人自己的眼睛里,所以人就看到了自己。
一、故事導入:
喜羊羊和美羊羊旅行來到了糊涂王國。這個糊涂國王不僅特別糊涂而且長得也十分丑陋,但他卻自認為很帥。有一天,一個工匠想討好國王,造了一面鏡子送給他。不料國王看到鏡子中的自己那么丑,認為是工匠捉弄他,故意造了一面把他照得很丑的鏡子,于是生氣地摔碎了鏡子,還命令工匠們必須造出一面能把他照得很帥的鏡子,否則就要懲罰所有的工匠。工匠們十分委屈。
教師引導:鏡子中的那個人是糊涂國王自己嗎?是鏡子里成像是虛像,所以摸不到,鏡子里的像與實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傳統鏡子背后有一層含有水銀的混合物,所以照射到我們身上又被我們反射到鏡子里的光穿過玻璃后會被水銀混合物擋住,就像乒乓球彈到墻上會反彈一樣,反射回來,進入我們的眼睛里。這樣我們就從鏡子里看到了我們自己。這就是光的反射。小朋友們照過鏡子嗎?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二、實驗操作:
實驗一:光的反射——一面鏡子玩游戲
安全提示:傳統的鏡子掉到地上會摔碎,這個鏡片是安全鏡片,摔不碎也不劃手,但還是不要把鏡面弄花,弄花就看不清楚了。
操作材料:亞克力鏡片一塊
操作方法:
1、看看鏡子能照出自己嗎?(能照到自己)
2、把鏡子放到左前方,能不能看到后面的小朋友呢?(能看到)
3、鏡子里的那個人能用手摸得到嗎?(摸不到)
4、用鏡子照一照漢字。(字左右反過來了)
5、用手指頭去對一對鏡子中的手指頭。(大小一樣)
教師引導:一面鏡子反射光,兩面鏡子就能互相反射,我們來試一試吧。
實驗二:兩面鏡子玩游戲
安全提示:提醒幼兒不要把鏡面弄花。
操作材料:亞克力鏡片兩塊
操作方法:
1、試著將兩面鏡子一前一后放置,看看能看到后腦勺嗎?(能看到)
2、將兩面鏡子垂直放置,能看到幾面鏡子(四面鏡子);在鏡子中間放一個東西試試。(能看到四個)
3、減小鏡子間的夾角,觀察鏡子數目的變化。(夾角越小,鏡子數目越多)
4、試著將兩面鏡子豎直平行放置,從一面鏡子背后往另一面鏡子里看去。(能看到無數面鏡子)
三、實驗原理總結:
當兩面鏡子一前一后放置時,后腦勺的光被后面的鏡子反射到前面的鏡子中,再反射到我們的眼睛中,我們就看到了自己后面的情況,光發生了兩次反射。而當鏡子夾角越來越小時,光在兩面鏡子間則來回不停反射,發生了多次反射。兩面鏡子的夾角越小,鏡中的像越多。
探索游戲:
1、照鏡子——和同伴玩照鏡子游戲,根據同伴的動作做出相反的鏡面動作,感受相互模仿的樂趣。
2、傳遞光線——幾個小朋友一起,每個人拿一面鏡子,面對面站在3米以外的地方。一個人利用太陽光反射光線,另一個人對準他的反射光線,仔細調整位置。你會看到光會再次反射,光被傳遞出了。多幾面鏡子,光同樣還是會反射,會傳遞到很遠。
人們能從鏡子中看到自己,是因為: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原理。(請小朋友大聲清楚的說出這四個字。)請小朋友回家找一找還有什么東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看誰找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