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拯救男孩讀后感獨生子女是時代的產物篇一
《拯救男孩》一書是在別人推薦之下,我才購買并開始閱讀的。剛開始看時,覺得沒多大意思,幾度放棄不想看了,可是當堅持看下去時,才發現書中很多觀點都在碰觸我的內心。
就拿“男孩情感,受到更多文化束縛”這一觀點來說,書中闡述男孩其實天生并不缺乏情感表達的能力,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男孩年齡大一些就開始變得不愿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分析原因有兩點:其一是在培養堅強男孩的過程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使用羞辱的手段,讓小男孩為自己的情感表達感到丟臉,特別是對脆弱、害怕與絕望的感覺有罪惡感;其二是男孩與母親之間的過早情感分離,使男孩的心理受到創傷,從而影響其情感發展。這兩點原因,其實背后都是一種文化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我們的'男子漢文化中的一些錯誤觀念和做法導致了男孩的情感脆弱,傳統的男子漢形象壓制了男孩的情緒并剝奪了他們在情感方面充分發展的機會。“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而且感覺這個觀點就是理所當然的,并沒什么不當之處,然而恰恰就是這種文化抑制了男孩的情感發展。
我的孩子就是一個男孩兒,回想他成長的歷程,不乏出現“你是男子漢,你要堅強、勇敢,讓著小女孩兒”等等的話語。因為在我的潛意識里,男孩子就得朝著男子漢的方向發展,男孩兒就要紳士一些,懂得讓著女孩兒,男孩兒就不能動不動就掉眼淚,嬌氣、小心眼兒都不應該是男孩兒所具有的。所以在生活中我的孩子一旦出現以上種種不符合男孩兒的特質,就會受到我的指責或意味深長的教育和引導。
本想這一切都是正確之舉,還暗暗慶幸自己的教育有所成效,孩子越來越像個男子漢了,知道讓著女孩兒,即使女孩兒并不像女孩兒,而像個女漢子一樣霸道地對待他;知道即使摔得很疼也堅持著不哭,因為這才像個男子漢。有時孩子的表現讓我真是有些心疼,可我的內心卻是痛并快樂著。現在來看,我要對我的孩子說聲對不起,是自己的無知,給他施加了本不該他承受的一些壓力,壓制了他許多天性和本能。孩子,真實而痛快地釋放你的情緒吧!陽光、自信、善良、勇敢!
拯救男孩讀后感獨生子女是時代的產物篇二
因為兒子的原因,我平時總喜歡看一些如何教育男孩的書籍,前段時間看了《拯救男孩》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在此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有男孩的父母們,相信對了這本書后會讓你深受啟發。
最近讀完了孫云曉、李文道、趙霞合著的《拯救男孩》這本書,在閱讀中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男孩和女孩有這么多的不同,男孩子的發育本身比女孩子晚,所以在學校中受到的批評更多,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按部就班、聽話服從、反復練習、記憶優先、這些更加容易發揮女孩子優勢的學習方式,讓男孩子顯得相對落后,自信心收到嚴重的威脅。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生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并因此而加劇了所有危機對男孩的傷害。
作者特別想提醒大家的是,想讓孩子盡可能早入學,想盡一切努力把孩子培養成超常兒童,這對于男孩來說都是災難性的,其結果很可能成為釀成摧殘男孩的悲劇。
那么男孩和女孩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如:
1.從上學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讀寫能力發育上比女孩晚2年,5歲男孩的大腦語言區發育水平只能達到3歲半女孩的水平。在整個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總體仍落后于女孩。男孩寫字之所以比不上女孩,主要因為男孩的精細肌肉動作以及控制他們的神經的發育都要比同齡女孩晚一些。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的生理年齡和心里年齡才能趕上女孩和女孩并駕齊驅。麥吉尼斯博士指出:教育簡直就是專門與男生的天資和傾向做對的陰謀詭計。從科學角度我們應該按照一個孩子的生理年齡和心里年齡來進行教育。如果父母和教育者能把男孩的暫時落后看做是正常現象,那么男孩將來一定能趕上女孩。
2.男孩的學習方式和女孩是不一樣的,男孩的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的依賴動作,更多的依賴空間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如教師在講課時說的太多,那么女性大腦相比,男性大腦更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男孩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記住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試教育的教學內容忽視男孩的優勢和領域,教學方式也與男孩的學習方式不匹配,在這樣的教育體質下男孩的長處無處施展,他們無法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發展,很容易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3.一般認為男性的情感應該是堅強的,但其實是假象。男孩看似堅強的外表背后,隱藏著脆弱的一面,男孩的情緒情感上比女孩脆弱。父母離婚對男孩傷害更大。男孩更不擅長情感表達,是什么使一個開朗、熱情洋溢的男孩變得不愿意表現出自己的情緒?第一個原因是,在培養堅強男孩的性格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使用侮辱手段,讓小男孩為自己的情感表達感到丟臉,特別是對脆弱、害怕、絕望的感覺有罪惡感。第二個原因是,男孩與母親之間的過早情感分離,使男孩的心里受到傷害,從而影響其情感發展。
4.男孩出生后的發育速度也比女孩要慢的多,一般來說一名剛出生的女嬰的身體機能和一名出生6周的男嬰不相上下。在身體發育上男孩也落后與女孩,女孩一般11歲左右進入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長,而男孩大約13歲進入青春期,所以在小學五六年紀人高馬大的總是女生,女孩一般長到16歲身高增長已經完成,但男孩一只要到17歲身高增長才基本結束。
5.男孩體內含有比女孩高十多倍的雄性激素另一方面就是大腦差異。
6.男孩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他們的視覺、空間能力以及與之相關的數學能力等方面,在4歲時男孩就表現出這種優勢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優勢持續增長,貫穿生命全程。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明白男孩為什么暫時落后與女孩了吧,因此晚上學一年是送給男孩最好的禮物,"早"并不一定好,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場人生競技賽,那么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長跑,誰笑到最后,誰笑的最甜,學校和父母們權衡一下,與其讓男孩過早的入學而遭受失敗打擊,還不如晚一點入學,讓男孩準備的更充分一些。拯救男孩的第一步,就是發現男孩、了解男孩。最重男孩的性別差異,是送給男孩的最好禮物!
父母對男孩危機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多的父親在那孩的教育中缺席,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受限于嚴父的性別偏見而放棄了為父的責任。父親缺失會讓男孩終身"缺鈣"父親的角色是母親永遠無法替代的。心里學家認為: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能力。失去父愛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父愛缺失的孩子心里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無力填補。
眾多證據表明:父教缺失對男孩成長具有破壞性的影響。太多的母親沒有意識到男孩獨立的需要,她們的過度保護和非理性的寵愛,窒息了男孩的陽剛、勇敢與堅強。她們不知道自己無意中成為男孩成長為男子漢道路上的一道阻礙。對男孩的愛,若是以剝奪他的成長機會為代價,就不是愛子,而是害子,越過度保護越是脆弱。酸甜苦辣都是營養,生活百味都要體驗。磨練男孩,就應該從小讓他知道,困難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這些困難和挫折。不管對窮人還是富人,我們的生活中不乏磨練男孩的機會,關鍵在于父母怎么做。為了將來,磨練您的男孩吧!
拯救男孩讀后感獨生子女是時代的產物篇三
本年度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我選擇的是“讀書”項目。在一長串的書目里,我選擇了《拯救男孩》這本書。因為,我是一個男孩的母親;因為,我工作對象中有許多男孩;還因為,我所從事的少先隊事業中,男孩們在小干部的比例中占有率是那樣的低;更因為,孫云曉老師是我敬重的一位兒童教育工作者。
就這樣,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我投入了閱讀之中:男孩的四大危機、男孩危機的三大成因、拯救男孩要從發現男孩做起、我們該怎樣拯救男孩、造就新時代的“男子漢”……孫云曉等三位老師用詳盡的數據、生動的案例給我們闡述了男孩們的普遍問題,也用犀利的筆觸描繪了形成危機的因素。書中提到的現象時而引起我的共鳴,時而讓我困惑不已。讀罷,不禁令人深思。
深思之一:何謂危機?
什么是危機?危機就是“影響正常事物發展的因素,包括人、事、物等”。作者用權威的數據和不容置疑的事實闡述了男孩們的四大危機,即“學業危機、體質危機、心理危機和社會危機”,旁征博引,讓人深感焦慮。而且,這還不是中國特色的危機,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可是,這個危機是怎樣產生的呢?作者筆鋒一轉,讓我們通過三個方面的剖析,了解了成因:“男孩危機,其實是教育危機;男孩危機,更是父母危機;男孩危機,還是流行文化危機?!币淖兾C的話,真可謂“路其修遠兮”。
我認真地、反復地閱讀這些文字:當前少年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主要集中在7個方面,而“害怕承擔責任”就是其中之一,特別是在做人方面和學習方面,責任心尤為缺失。這些文字,出現在男孩的“社會危機”一段之中,作者表示:現實生活中,責任心缺乏的男孩隨處可見。
我想起了校園內外的一些場景。男孩甲,哭著大喊“讀書好辛苦,上課要坐那么長時間,不要讀書”;男孩乙,三天兩頭忘帶學習用品,總是怪父母沒有幫忙整理;男孩丙,放學路上讓爺爺奶奶背著書包,自己卻心安理得輕松自在……是男孩天生如此嗎?我想誰也不會下此定論。逃避學習責任的,是因為幼小銜接沒有做好;缺乏自理責任的,是因為受到的庇護太多;沒有感恩之心,是因為所謂的疼愛過度。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危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兩個字: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那些已經被約定俗成了的沿襲。
如此想來,何謂危機?
深思之二:何以拯救?
在第二章的末尾,作者如此寫道:“拯救男孩,首先要改變我們現行的教育;拯救男孩,父母要先行改變;拯救男孩,我們的政府和社會也要學會在反思中前行。”于我,我只是通俗地想到一句話:人人有責!
拯救,要從自身開始。兒子進入高二前的暑假,我去見了他的新班主任。我把我的擔憂和緊張一股腦地端給了還很陌生的她。她始終微笑著傾聽,最終開口:“我知道你是一位小學老師,你的細致和嚴謹已經帶給了你兒子良好的行為品質,他溫和善良,待人誠懇。但也影響了他的思維品質,譬如解題時的猶豫和拘謹。作為男孩子的母親,你還要給他釋放個性的空間,讓他充分地展示自己?!边@是一位優秀的高中老師對一位用心良苦的男孩母親的勸導,在閱讀《拯救男孩》后更進一步打開了我的心結?!霸谝粋€崇尚積極進取精神的社會里,攻擊性不是貶義詞,而應該是一個中性詞。我們應該教男孩學會如何駕馭自己的攻擊性,而不是消滅它?!笨磥?,我只重視了兒子懂事、文明、正義等行為品質的培養,卻在不經意中抹殺了男孩應該具有的朝著積極方向發展的所謂攻擊性,即“堅忍、毅力、駕馭環境”等。為了兒子和我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我需改變。
拯救,要從家長入手。身為工作了20多年的教師,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家長,也感受到了一些危機的成因,于是也會主動聯絡家長,試著去拯救存在的問題。一天放學后,我到四年級看望男孩凡,這是一位生活經歷比較特殊的男孩,身患殘疾的父親已經離世、母親智障,只有爺爺奶奶精心呵護著他。也許是因為特殊,爺爺格外地寵他,即使孩子的表現糟糕得常常令人大跌眼鏡,爺爺依舊一如既往地欣賞他呵護他,這男孩也便一如既往地快樂無憂。我常常會過去同那爺爺聊聊,希望爺爺要適度嚴格,讓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那孩子實在是太不講衛生了。爺爺總是表示贊同,但很難落實到行動上。他私底下會說:“我對這個孩子沒啥要求,將來能自理就可以了?!倍?,卻希望爺爺要引導孩子忽視特殊的生育環境,和其他的男孩一樣去學習和生活,將來也能成為一名敢于擔當的男子漢。因為,“每一個男孩除了肩負家庭的期望之外,他更屬于社會?!?/p>
閱讀《拯救男孩》,我讀到了憂患、讀到了啟迪。正如書頁上方朱永新教授的推薦語:“需要拯救的不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們的教育?!币虼?,當我們發現一個孩子或者說一代人出現某種危機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為孩子的成長做了什么?”我們雖不能改變整個世界,但有責任關注那些成長中的男孩,關心那些與男孩有關的家庭教養方式,用自己的力量,為男孩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做一點實事。
拯救男孩讀后感獨生子女是時代的產物篇四
在一次家庭聚會中,我得到了一本書,書名叫《拯救男孩》。一看書名,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拯救男孩?我們男孩還需要拯救嗎?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目錄,書中主要講了男孩的危機及成因、如何拯救男孩、怎樣拯救男孩以及如何造就男子漢等,我被書中的男孩危機之三——心理危機所吸引。雖然家長一再的告訴我這本書不是給孩子看的,而是寫給家長和老師看的,但是我仍然戀戀不舍地想把它看完。
讀完全書,我明白了男兒當自強,男孩子的生活注定充滿了挑戰,男子漢是磨練出來的,因此,我要不斷地鍛煉自己,讓自己擁有健康的體魄,同時還還要通過科學地探索與實踐,憑借持之以恒的毅力,永不言棄的精神,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拯救男孩讀后感獨生子女是時代的產物篇五
孩子上高中了,學習越來越緊張,但是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盡人意。做為母親,我也會總是動很多腦筋,幫助孩子進步,最近讀了《拯救男孩》這本書,感概很多,收獲亦很多。
書中提到了很多男孩和女孩的知識。原來男孩、女孩天然存在著差異,而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習上而且在其它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尤其在體質、心理和社會等方面也是危機四伏。男孩的身體素質持續下降、體質健康不斷惡化,男孩更容易沾染各種成癮行為、出現情緒問題和患一些心理疾病,男孩的男子漢氣質不足、責任感不夠、社會形象不佳和暴力犯罪更多。諸如此類的男孩危機,危及的不僅僅是男孩的未來,還有國民素質和國家競爭力。據稱,愈演愈烈的男孩危機已經成為世界性現象,由發達國家逐漸蔓延至發展中國家,男孩危機正全球日趨加深。
盡管造成男孩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為錯誤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流行文化等三大因素誤導了當代男孩成長不可否認。該書作者痛心疾首地指出,“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傾向,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并因此而加劇所有危機對男孩的傷害”。此話聽起來雖然有些刺耳,卻也一針見血地揭示“現行教育模式限制男孩成長”的事實。男孩天生好動、冒險和叛逆,不少學校出于安全和安靜考慮,不惜限制、禁止、取消學生的課間和課外活動,如游戲、春游等,男孩的運動技能和空間技能優勢得不到發揮,男孩的荷爾蒙長期無處發泄,加上老師喜歡聽話、乖巧的學生,教育核心目標的偏離,性別差異的漠視,乏味、過重的學習壓力,基本上處于女教師的影響下,一定程度上都抑制男孩的茁壯成長。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很多,我知道了自己該做什么給我的孩子,我要盡我的努力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