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社工走訪入戶心得體會篇一
在"三萬"活動之初,興山縣委政府要求所有工作隊員"沉下去",要充分了解農村現狀。我自認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參加工作以后又在鄉鎮工作了13年,對于農村、對于農民、對于農業,我并不陌生。然而,在這次民意調查過程中,通過和他們接觸,我才發現,原來在我離開鄉鎮工作崗位后的這幾年,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通村公路的硬化、小樓房的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環境的改善,農戶電器的置辦等等,在這些物質的欲望滿足之后,他們的所思所盼己上升到了精神層面,所以說我并不真正了解他們。
通過走訪調查,我深深體會到:要做好"三農"工作,必須注重方式方法。具體到此次"三萬活動",就是要帶著"五心"走訪入戶。
一是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失。走訪入戶前,我們認真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農戶的類型、農戶對黨的政策的知曉情況、農戶對基層干部的認知情況等。
和建設等,讓群眾"掏心窩子",實話實說。對于有些村民當面不愿說的話,在"三萬"活動初期召開群眾會時,我向所到的幾個組的全體村們公布了我的手機號碼,希望能聽到他們真實的聲音和期盼。或許就是這一小的舉動,很多村民向我打電話,和我訴說一些家長里短,向我反映一些困難和問題。
三是帶著真心去走訪,切實排憂解難。走訪過程中,我們不乏碰到少數老百姓對我們開展的活動不理解、不配合,我們總是視群眾的事為自己的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和農民打成一片;因人而異、力所能及地化解心結,解決困難和問題。在走訪調查期間,我們向該村婦女發放維權指南、家庭教育宣傳手冊等資料800余冊;籌資xx元對10個困難家庭進行了走訪和慰問;對全村的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生存現狀以座談、訪談等形式進行了深入調研,目前正在撰寫調研報告。
四是帶著愛心去走訪,做好結合文章。工作性質決定婦聯不可能有大量的資金來支持村委會發展經濟,更不可能為他們修路、架橋、改水,但我們充分發揮了我們的工作優勢,用愛心感化村民,用誠懇的態度聽取他們的意見,認真做好記錄,并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主動為他們牽線搭橋聯系。在入戶過程中,我們對該村的創業婦女趙小瓊和創業青年馮立進行了專題調研,針對他們的創業現狀和意向,對他們給予了高度肯定,并向他們宣講了當前我縣全民創業和小額擔保貸款相關的政策,還為他們壯大產業發展規模、規范產業管理、提供就業信息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結合新農村建設,倡導文明新風。在座談會上、在入戶走訪時,我們結合"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廣泛倡導文明新風,對農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狀況進行督辦,并根據各個家庭不同地衛生情況現場提出整改意見。
五是帶著責任心去走訪,做到正面引導。在走訪座談時,我們時刻注意談話的方式方法,對老百姓反映的怨氣不挖根問底,對國家的政策能做解釋的進行解釋,對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答應一定向上級反映,盡量取得農民的理解,避免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和引發新的上訪事件。
農村工作錯綜復雜,包羅萬象。通過近兩個月的工作,不僅讓我更多地了解了當前農村的一些情況,更重要的是讓我在活動中發現了不足,對自身價值有了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和準確的定位,增強了自身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作為工作組的成員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勤于思考,積極拓展思路,結合該村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的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辦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切實為民解難。
社工走訪入戶心得體會篇二
為加強我們干部與農民群眾的溝通,搭建我們之間的橋梁,了解新農村農民生活中的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有利于我們今后更好的工作,我縣開展了“萬名干部下鄉進村入戶大走訪”活動,看似簡單,但任務極重。我滿懷激情地走上了去往xx鎮xx村里的路上,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的機會又是一次挑戰。
記得剛走訪的第一天,我到了xx村支部書記家與他聊了半天,談了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曾書記贊同的說“好啊,上級部門對我們農民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呀,讓你們深入基層真正了解群眾的困難,反饋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這對我們村今后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于是曾書記利用村喇叭廣播了廣播,說明了我這次走訪的目的,這對我后來在村農戶家里了解情況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在走訪的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還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內疚,在走訪中都一一進行了了解和記錄,并解決了一些具體問題。
二是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切實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如新江村曾星星同志想辦一個養殖山雞場,但對創業起步資金的合理預算及今后的管理經驗一無所知,我主動與縣創業培訓班的賈老師進行了聯系,給他拿回了創業的有關資料,供他參考并給他留了有關電話,和他說在今后的創業路上有什么困難還可找我幫忙。
三是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中,要爭做百姓的貼心人,做群眾的好朋友,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四是要改變工作作風。這就要求我們聯村干部要在宣傳有關政策中、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我們講二遍,講十遍;一次不在家,走兩次,我們就是用這種精神,耐心去打動群眾的心,順利完成工作。
五是要端正學習態度。在村工作直接面對農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強學習很重要。要認真學習掌握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有關城建、土管、計生、村級組織建設、村級財務管理、信訪、安全管理、種植、養殖等方面知識,才能在政策法規宣傳、組織建設督導、民-主制度監督、矛盾糾紛化解、富民強村服務等工作中發揮作用,開展農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六是要積極拓展新思路。農村工作錯綜復雜,包羅萬象。在工作中,我們要勤于思考,對各方面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建議和方案一定要符合本村實際。在新江村走訪中大多數村民有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種養業方面的想法,下步我們要結合新江村實際,因地制宜,合理的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七是要做到勤快。要多走訪,多調研,多到第一線去了解村情民-意,從而對癥下藥,制定對策,幫助解決問題。
這次走訪后的趕觸太多太多,有苦有甜,對那些生活條件較好的農民我替他們高興,可是那些困難的群眾讓我感受到了自己今后肩上的責任,這時刻鞭策我要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在黨和人民的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教育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余熱。
社工走訪入戶心得體會篇三
此次全區開展的“干部進村入戶”活動,給我提供了一次了解基層、向基層學習的機會。農村是個大課堂,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需要掌握的政策也很多。雖然在進村入戶伊始,我就有過思想準備,認真學習過區里下發的涉農知識宣傳手冊,也通過網絡學習了開展農村工作的經驗文章,但在入戶訪民情的過程中,面對農戶提出的各類具體涉農事情時,我解釋起來仍然感到力不從心,還好有鄉鎮干部和村干部的幫助和指導。后來,我十分注重向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學習,不斷加強學習農村政策法規知識和開展農村工作的技巧,經過近1個月的鍛煉,使我對農村工作有了進一步了解,由最初的一知半解到現在的了然于胸,除能解釋部門的政策外,還對村民關心的計生、建房、征地補償和社會保障政策做到運用自如。通過參加活動,讓我在鎮、村干部、群眾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體會之二:帶著感情做事是做好農村工作的前提
剛開始時,我也曾聽過“是非話”,也曾吃過“閉門羹”。但是,我并沒有氣餒。我知道,開展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增感情”。如果我不帶著感情下去,村民群眾怎么會親近你,向你吐露真心話。群眾一時沒有接受我,只能說明我的感情表達不到位。只有與老百姓“交心”,事事從村民的立場、情感上出發,而不是抱著“交差”完成任務的心態,自然能夠圓滿完成走訪工作。記得在走訪活動之初,我選擇了更切合實際的走訪方式。白天農忙找不到人,我就選擇晚上登門拜訪。為走訪村里一位被上級處分過的老書記,我幾次造訪他家,他都避門不見或推諉有事,但我并沒有放棄,終于在第五次夜訪他家時,他被我的意力所感動,接受了我的走訪,并向我吐露了他多年的心事。
體會之三:村民的生活質量是越來越好了
在開展活動之初,我覺得農村應該是道路泥濘、房屋低矮、現代家用電器很少的印象,但進村后,我發現我雙眼所見農村的景象與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干凈的通村水泥路旁,座落著一排排樓房,村內還有文化活動廣場和室外健身器材。經過調查入戶,我發現,現在一部分村民雖然仍然從事農業生產,但收入的主要來源已經不是農業生產活動,非農業生產收入(如經商、外出務工等)越來越成為村民增收的主渠道。在走訪過程中聽到村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現在國家對農民的政策是越來越好啦,我們的生活也不比城里人過得差”。聽到這些話,我的心里也是由衷的感到高興。
社工走訪入戶心得體會篇四
為進一步深化創先爭優活動,加強社會管理,強化領導干部宗旨意識,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快推進和諧富裕新中衛建設,中衛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與東園鎮金沙村村干部群眾結對子,攀親戚。局領導先后多次組織帶領黨員干部進村入戶,走訪慰問,調查研究,深入了解農戶關心的生產生活難題,聽取農戶對市人社部門工作的意見建議,努力為廣大農民群眾解疑釋惑,化解難題。
一是聽民聲,了解社情民意。黨員干部進村入戶,與村干部和部分群眾面對面座談交流,深入了解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村民生產生活情況,重點了解村民在發展農村經濟中遇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難題,村民在子女就業務工中遇到的政策、信息、服務難題,幫助農民群眾明確發展思路,堅定發展信心,建立健全人社部門服務三農的政策措施。
二是查不足,聽取意見建議。在當面征求意見建議的同時,發放征求意見表和調查問卷黨校學習心得體會 近百份,組織村民對人社部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依法行政、履行職責,轉變作風、服務基層,行政效能、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民意測評,征集村民對人社部門轉變思想觀念、強化人社服務、機制體制創新、提升素質能力等方面的意見建議10余條,為我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民展觀,建設和諧富裕新中衛,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是解民憂,_發展難題。針對廣大村民普遍關注的養老醫療保險政策及子女就業務工難題,我局黨員干部向廣大干部群眾詳細講解了現行的統籌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政策、大學生就業務工服務政策等相關信息。我局與該村建立長期服務聯系,以便今后及時向廣大村民提供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人才招聘、就業推薦、外出務工信息和人才智力服務,積極幫助解決村民遇到的政策、信息和人才智力服務等生產生活難題。
四是幫發展,針對該村水溝年久失修無人管,無法將水放入農田等問題,我局組織20多競聘演講稿 名機關干部和村民一起修建了一條長百余米的水溝,及時解決了多年以來村民農田用水的難題。
通過上述我局所做的工作,使自已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干,獲得干好各項工作的動力。我作為一名機關工作人員,過去在機關學到了不少東西,使自已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對我主管的業務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三同”,又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比如,關于“三農”問題。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即使是過去已經學過的東西,由于要在實際中運用,也有了新的認識。另外,通過和村組干部的接觸,了解了一些農村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比如實際貫徹落實上級的政策,如何處理村民的糾紛,如何發展農村經濟,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等。好多都是我在機關沒有接觸到的,實踐這一課也是我自身最缺乏的。
我相信,如果我能夠把學到的和過去積累的東西結合起來,融會貫通,這份收獲將會令我心得體會 終身受益。
社工走訪入戶心得體會篇五
當前,竹山縣大多數“三萬”活動工作隊已完成了宣傳發動階段,正在開展入戶走訪工作,本人通過這幾天的入戶走訪,深深體會到要完成好這一階段任務,務必要做到“五心”、“五忌”,保證入戶走訪的穩步推進。
“五心”、“五忌”即一是帶著細心去走訪,忌無準備。走訪入戶前,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做好入戶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找村干部對走訪對象有一個初步了解,不僅知道對象類型、對黨的政策的知曉情況、還要考慮對象對基層干部的認知情況,每個村民對政策、對干部的認知程度都有差異,而村民之間因年齡、文化水平等因素又存在不同,有的群眾不配合,有的不說實話,所以要事先要找村干部了解座對象一些基本情況。做到有的放失。
二是帶著誠心去走訪,忌盤問式。與人民群眾打交道需要誠心誠意才能換得他們的信任,我們在走訪過程中,不要把走訪作為一項硬性的指標,帶著不情愿的情緒去走訪,這樣群眾就會覺得我們擺架子,沒有親切感,就會對我們的走訪有抵觸,輕者不會把真實的想法和一些重要信息向我們透露,重者就會直接拒絕我們的走訪。所以在走訪時要帶著誠意和微笑,把走訪群眾當作“走親戚”,把走訪的群眾當親人。與群眾交談時切忌盤問式,夸夸其談,要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多請教多夸獎,江心比心,讓群眾把我們當作自己人,才能讓群眾“掏心窩子”,才能實話實說,有事敢說。
三是帶著真心去走訪,忌形式化。我們走訪的目的就是深入群眾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所以在走訪的過程中切忌流入形式,一走訪了之,我們要有一雙觀察群眾疾苦的眼睛,視群眾的事為自己的事,察顏觀色,見什么個性的人說什么開場白的話,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有一顆為群眾解決困難的熱心和真心。視群眾的困難為自己的困難。遇到群眾需要辦的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要主動給他們辦。
四是帶著愛心去走訪,忌教條化。不要將走訪刻板化、教條化、單純化,要做好結合文章。走訪座談時,認真考慮一下你要走訪的群眾有什么需要幫助的,談話過程處處充滿著愛心,用愛心為村民服務,如對于偏遠的農戶,群眾辦理建房、生育等許可手續十分不便,我們可以在走訪的同時,代其辦理、對發展農業產業化遇到難題時,需要找上級相關部門支持的,要主動為他們牽線搭橋聯系。讓群眾真正在干部走訪中得到實惠,他們才樂于接受干部的走訪調查。只要我們有愛民之心,就能在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群眾就會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才能將走訪的目的落到實處。
五是帶著責任心去走訪,忌翻燒餅。在走訪座談時,一定要展前顧后,注意談話的方式方法,對過去由于當時政策等原因的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老百姓反映的怨氣不能挖根問底,點到為止,要正面引導,防止算歷史帳翻燒餅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和引發新的上訪事件。因此,在走訪時,既要對人民群眾充滿著感情,又要帶著對現在對當地基層組織負責的責任心,保證走訪座談的有序進行。達到活動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