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活動策劃,我們可以達到提升團隊凝聚力、宣傳品牌形象、促進交流合作等多種目標。活動策劃是一個創意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優秀的策劃案例吧。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2、激發紙工制作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剪刀、紙工第7頁《大樹和小鳥》。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作品。
老師手上都有什么啊。幼兒回答一棵大樹上住著小鳥。(幼兒仔細觀察,激發幼兒制作的欲望)。
二、大樹和小鳥。
1、觀察外形及結構特征。
做手工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做什么。怎樣才能使小鳥插進去?
2、教師講解并示范。
一一將圖形一一剪下,小心地剪開大樹圖形及紙條上的空白處;將小鳥圖按號碼從大樹正面插入,然后插至紙條上對應的指縫中。(邊延處不易剪得太開,因提醒幼兒小心)。
一一插完后,大樹上便停滿了小鳥,等孩子全部完成后,十分好看。
一一一手拉住大樹,一手拉動后面的紙條,大樹上的小鳥就會在樹上快活地跳起舞來。如果配上快活的鳥鳴聲,小鳥就會邊跳邊唱了。
3、手工作業要求及使用剪刀的安全要求。
三、
幼兒操作。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鼓勵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繼續制作,完成作品。給完成好的幼兒予以表揚。
一起制作大樹和小鳥。
四、活動結束。
收獲成功喜悅。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讓幼兒輕松愉快的進行紙工藝術活動。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大班美術教學活動策劃
1、體驗制作活動的樂趣。
2、在做做玩玩中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蛋殼、熟雞蛋和熟鴨蛋、雙面膠、彩色紙、毛線、各色顏料、彩泥、剪刀和魔術棒。
1、教師手持魔術棒,以變魔術的形式導入活動。(用棒點擊托盤,讓個別幼兒上來看看變出了什么?)
2、“你們想不想做魔術師呢?”“那好,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各色彩紙、顏料、彩泥,還有毛線等等,希望你們把這些蛋變成新的東西,并且你要告訴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師,你是怎樣變的?用的什么東西變的,好嗎?”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幫助并鼓勵幼兒。
幼兒向客人老師或和同伴介紹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大班美術教學活動策劃
1、知道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并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2、重點掌握青蛙的折剪方法.提高幼兒正確、靈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進幼兒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3、在動手剪紙的活動中,對青蛙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范例、剪刀、漿糊、蠟光紙、錄音機和故事帶。
一、猜謎游戲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說一個謎語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小動物?請聽:"水邊有個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著綠大衣,伸出舌頭把蟲抓。"(青蛙)對了。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現在我們就扮成可愛的小青蛙,到池塘邊做游戲好不好?(幼兒聽音樂作模仿動作進教室)
2、請幼兒說出青蛙的生活習性和特征。
(綠色身體,兩只大眼睛,四條腿,一張大嘴巴,生活在池塘邊,天天捕捉害蟲,是人類的好朋友。)
二、示范講解
1、教師出示范例"青蛙"并告訴幼兒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學習對稱紋樣剪紙法。
2、教師按步驟示范講解剪青蛙。
(1)與幼兒共同討論這個剪紙青蛙的特點。(對稱)
(2)提問:對稱圖形應該怎樣折紙。(對邊折)
(3)為了更好的把握住青蛙的形象特征,在剪紙前,先將青蛙用筆輕輕的勾出來,然后再用剪刀依據輪廓線剪下。
(4)最后剪出眼睛、背部與腿部鏤空部位。要重點講解,多次示范。(先整體在部分)。
三、實踐操作
1、靈活幼兒手指,做手指操。
2、幼兒與老師一起念兒歌:小剪刀,手中拿,卡嚓卡嚓剪青蛙,先折紙,在劃線,按照輪廓細細剪,剪個青蛙蹦水中,呱呱呱呱捉害蟲!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選擇圖案剪紙;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潔,注意安全。
4、幼兒剪紙,教師巡回指導。
四、欣賞聯想
1、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大腦袋,小尾巴,青蛙小時候叫蝌蚪)
2、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五、品德教育:小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我們小朋友要愛護青蛙,保護青蛙。
六、情景游戲:歡樂的池塘
幼兒動手用作品在大白紙上布置出小蝌蚪找媽媽情景圖。幼兒扮成可愛得小青蛙在歡樂的池塘里嬉戲,玩耍,捉蟲等自然結束本課。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不同形態的禮花。
2、學習運用不同顏色的點、線、面組合來表現美麗的禮花。.3、培養幼兒互相合作、共同表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禮花vcd、相機、背景音樂《好日子》。
2、作畫工具、黑紙大卡紙(下面貼有城區交通地圖)、彩色粉筆。
3、泡沫板、布。
活動過程。
一、看vcd,小朋友,今天教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禮花在什么地方放的?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禮花?
3、什么時候會放禮花?
二、再看vcd,并用動作來表現禮花的綻放?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遍vcd,看清楚有那些形狀的禮花,它們是怎么樣在空中綻放的?在空中綻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狀?(看vcd)提問:
1、剛才你看到了那些形狀的禮花,在空中綻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狀?
2、讓我們來學一學這些禮花的形狀。請你學一學。(拍照)(1)請你做一個漂亮的動作來表現這些禮花。(2)幾個人合作來表現這些禮花。
三、畫禮花。
1、這些禮花美嗎?你看到那些美麗的顏色?
2、除了這些禮花,你還看到過那些不同的禮花?
分組進行作畫,提示幼兒要畫得多、畫得大,色彩要豐富。(放音樂和vcd)。
四、作品展示、共同欣賞。
我們來一起欣賞美麗的禮花,讓它們在這個美麗城市的夜空綻放,使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
大班美術《風箏》教學反思
1、欣賞沙燕風箏,了解其結構及美好寓意。
2、嘗試運用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表達心中美好意愿。
經驗準備:已知部分青花紋飾的寓意。
物質準備:空白沙燕風箏、藍色勾線筆、金粉膠筆、白板課件。
活動重點:能夠遷移已有青花紋飾經驗裝飾沙燕風箏。
活動難點:能夠根據自己的美好意愿,選擇合適的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
一、視頻導入,感受春天放風箏的快樂。
二、欣賞沙燕風箏,了解其結構及美好寓意。
1、了解沙燕風箏結構,知道沙燕風箏由頭部、身體、翅膀、腰節、尾巴組成。
沙燕風箏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你們發現它的花紋有什么獨特的地方?
2、了解沙燕風箏圖案象征的美好寓意。
沙燕風箏的身上都有什么圖案?你知道這些圖案都代表著什么意思嗎?
教師小結:古時候人們在沙燕風箏的膀窩、腰節和前胸、尾羽等處加上蝙幅、桃子、牡丹等吉祥圖案,寓意著幸福,長壽和富貴等美好的愿望,將風箏放上天空,寓意著放飛夢想,希望能夠達成心愿。
三、嘗試運用青花紋飾裝飾沙燕風箏,表達心中美好的意愿。
1、出示青花沙燕風箏,說說圖案象征的美好寓意。
今天我還帶來了一只青花沙燕風箏,你看它上面有哪些青花紋飾,說一說它的寓意是什么?
2、遷移孩子已有青花紋飾經驗,再次感受圖案象征的美好寓意。
你們還知道哪些青花紋飾有著美好的寓意呢?
3、出示操作材料,引發幼兒討論。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沙燕風箏,你想用什么樣的青花花紋來表達什么美好意愿?(同伴討論)。
4、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作品,同伴評價。
1、將幼兒作品懸掛在空中,幼兒自由欣賞。
你們喜歡哪只風箏?說說為什么喜歡?
2、重點介紹作品表達的美好寓意。
你的這只風箏上的圖案代表什么美好寓意呢?
《風箏》這一活動,其目標主要是讓幼兒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感知風箏圖案的對稱美;能利用對稱的方法來裝飾風箏。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對稱裝飾上。在此次活動開展前,我就組織幼兒開展了收集風箏、放風箏等活動,為本次繪畫活動作了鋪墊。
在作畫前,我還是先讓幼兒欣賞風箏,并在觀察欣賞之后,交流自己的發現,有的幼兒觀察十分仔細,有快就發現了其中的秘密:風箏上的圖案是左右對稱的。于是,我就向幼兒重點介紹對稱裝飾的畫法,讓幼兒清楚的了解對稱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過的風箏圖案,滿足了幼兒自我表達的愿望。幼兒發言積極,氣氛十分活躍。在看看,講講中,幼兒對風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接下來的創作做好準備工作。在作畫過程中,幼兒能運用對稱法來裝飾風箏且此方法掌握得比較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在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活動前給幼兒提供的圖形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及創作空間;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實物風箏的提供,對部分幼兒的創作有所限制,有的幼兒只是模仿,缺乏創造意識。有的幼兒想的很好,但能表現出來的卻是很少。
繪畫是幼兒表達心境的一種形式,也是對于自己感受生活的一種體現方式,所以,美術教育應重在親身感受的體驗和個性的表現。在今后的美術活動中,我將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適宜的材料,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美術方面的指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畫面的意境。
2.繪畫時創造性地表現大雨和小雨。
3.流利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繪畫時創造性地表現,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下雨天》、圖畫紙、蠟筆、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一說對封底名畫的想法。
2.這幅畫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天氣?
3.你覺得這是白天還是晚上呢?為什么?
4.回家用什么方式畫出了下雨的樣子?
5.你覺得這幅畫美嗎?為什么?
二、請幼兒選擇繪畫材料,鼓勵他們創作一幅以雨為主題的畫。
1.先想一想你的畫里要表現什么情景,是下大雨還是小雨?
2.大雨用什么方法表現?小雨呢?畫中除了雨還有什么?
3.請選擇你喜歡的材料進行創作,注意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
三、請幼兒分享自己的畫作,引導其他幼兒對別人的作品發表看法。
1.你畫的是什么?圖中都有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正在下雨的?
2.你覺得他的畫怎么樣?哪里覺得很好?哪里覺得不夠好?
四、請幼兒將自己的畫作帶回家與父母分享,再編一個發生在雨中的小故事,請家長協助自己將故事記錄在學習單中。
1.請根據你的畫作編一個小故事給爸爸媽媽聽,這個故事中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請家長幫你記錄下來。
下雨天其實是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的,他們都有自己的親身經歷,而且他們是大班的孩子,已經可以用語言清楚地描述出下雨天,所以在繪畫的時候我鼓勵他們大膽的作畫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看到的是孩子們眼中美麗的、獨一無二的天。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兒充分想象,不僅畫了出來,同時還編成故事講了出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我們可以引導他去觀察、認知相關事物的特征。成人過多的關心與干涉只能使幼兒失去創作的源動力,扼殺了幼兒的藝術創作潛能。
在美術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幼兒園美術教育并不是教幼兒什么驚人之作,而是使他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潛能,建立大膽創造的信心,養成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將來無限的發展創造可能。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是通過玩手形游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因為在活動中,我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在家玩一玩手影游戲,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積累了大量的美術創作的素材,從而為此活動做好了堅實的鋪墊。激發了幼兒的相象力和創造力。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我看到自己對目標定位還是比較準確的。
在活動中,我以游戲導入,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想一想老師的手會變出什么東西來?讓幼兒自由想象。然后通過出示范畫小兔和灑水壺的手形圖,讓幼兒觀察討論,老師變出了什么東西?是怎樣變出的?并讓幼兒學一學、做一做。再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么東西,然后將手按在紙上,用筆將手形沿著輪廓畫下來,再用神奇的'小畫筆進行添畫和涂色。這個環節,幼兒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興趣濃厚。
孩子們發現了只要在手形上添上幾筆,就可以變成另外的一樣東西來,他們都感到不可思議,原來畫畫這么有趣。從而興趣被激發了,也拓寬了幼兒的思路。
本次教學活動,也作為我們大班行為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后,我們大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特別是七尾魚、彼岸花、和魚兒她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一直在重復某些詞語,在最后美術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好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進行講評,并要顧及全體幼兒。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美術蜻蜓大班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欣賞、繪畫活動,此次教案的目標是讓幼兒在對比欣賞中感受水墨畫的美;知道水墨畫的特點及不同筆法所畫出的絲瓜是不一樣的;初步嘗試運用毛筆的中鋒、側鋒作畫,并能正確抓握毛筆。
因為我班幼兒是初次接觸水墨畫,所以我把活動的目標調整了一下,重點放在欣賞上,讓幼兒在對比中感受水墨畫的美。首先引導幼兒逐個欣賞齊白石畫得絲瓜圖,請幼兒猜想、說說這些畫是用什么畫的,接著出示宣紙、毛氈、毛筆、國畫顏料、調色盒、墨水、墨盒、印章、紅色印泥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及其使用方法,讓幼兒了解水墨畫的特點及相關知識。因為這些水墨畫用具小朋友很少接觸,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老師要一一介紹,為以后自己作畫奠定基礎。
活動難點我放在學習、嘗試使用毛筆的中鋒、側鋒,感受不同的筆法畫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水墨畫的筆法很重要,所以在欣賞的基礎上讓幼兒親身感受筆法帶來的不同效果。在欣賞之后,教師示范握筆姿勢,介紹用中鋒、側鋒作畫。在幼兒親身感受的環節,班里小朋友都愿意大膽嘗試用毛筆作畫,這次我不要求畫出形象的絲瓜,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水墨畫中筆法的重要性,大膽的、正確的用使毛筆。
這次活動幼兒積極性較高,興趣較濃厚,對水墨畫很感興趣,活動效果較好,為以后作水墨畫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1.感知樹葉的不同外形,學習用鏤空剪、平剪的方法剪出不同樹葉及葉脈。
2.大膽發揮想象,能合理布局。
3.養成良好的剪紙常規,用完剪刀能放回去,并把廢紙放到小筐里。
4.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干凈,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活動的實施過程是一個與其它學科相聯的、綜合的過程。
一、風箏與語文相結合。在學生了解風箏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去搜集有關風箏的詩詞,來增加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對詩人所處時代背景的了解。即豐富了學習內容又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每參加一次放飛或一次風箏比賽之后,有了豐富的素材,就可以由此寫出一篇很生動的記敘文。
二、做風箏首先要設計、制圖,這與數學學科緊密相連。在制作風箏過程中,“軸對稱”對風箏的物體的平衡性很重要。學生比較容易制作出靜態下制作出對稱的風箏,通過放飛遭到風以后風箏變形了,由對稱變為不對稱了,這時我們再引導學生利用風箏的制作技術來解決動態下對稱問題。有些風箏在設計上就不對稱,我們可以利用提線的安裝和調整來解決對稱問題。學生在實踐中很快領悟到其中的奧妙和問題所在。
三、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風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漢朝發明了風箏,戰亂的'年代風箏被戰爭所利用。唐代的繁榮興盛,風箏也作為娛樂工具進入了平常百姓家。通過風箏的變化,讓學生來了解到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文化及生活習俗也在發生著變化,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底蘊。風箏課上讓學生搜集與相關歷史知識、典故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感受到風箏的發明對于社會的貢獻是偉大的。
四、風箏與美術有著直接的關系。風箏的題材豐富多彩、造型各異,它更以喚起同學們的想象力,在繪制風箏時有充分的空間留給學生發揮。通過完成一只風箏的美化,感受到風箏繪畫近效果的細膩及遠效果的生動活潑,體驗了成就感。使風箏課與美術課相整合,起到時相互促進的作用。
五、風與風箏放飛的關系,在學生的放飛過程中得到了親身體驗。通過觀察風箏在空中的飛行狀態來感知風箏遇到了哪各氣流。如:風箏直線向上飄動不受人的控制了,這就是遇到了上升氣流。風箏把學生帶到了大自然,讓他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萬千變化,感悟到很多書本上得不到的東西。
總之,將更多的學科知識融入到風箏的研究中,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又拓展了知識面。
大班美術教學反思
這是開學以來,第一次上美術課,孩子們似乎也都很興奮。原來我們小班上來的孩子,印象中在繪畫和手工方面進步是很明顯的,對于新插進來的11位新生,繪畫的能力水平就沒什么底了。一開始,我先跟他們說明了畫畫的要求,不可以涂到桌子上,油畫棒的取放方法,接下來我又講了涂色的要求等等。在這一活動中,從最后的結果來看,兩位小朋友在能力上與其他的孩子存在差距。顧凱濤是新來的小朋友,他的能力水平處于小班剛入園孩子的水平,沒有涂色的概念,一味的在本子上畫著線,有點畫線團的感覺。還有一位也是新來的小朋友,只會機械地畫線。當然我們注重的不僅是結果,雖然結果很重要,但是過程更精彩。從整個畫畫的過程來看,發現幼兒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力強的孩子,半節課就畫完了,能里弱的孩子一節課還畫不完。針對孩子們存在的這種客觀差距,我對能力強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畫添畫背景,讓這幅畫顯得更加的完整,表現一定的內涵。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我更強調讓他們學會完整涂色,降低要求。在這一過程中,也發現個別幼兒有畏難情緒,遇到困難就說:"老師,我不要畫了。"有的小朋友很熱情,就給他幫忙,說"我幫你畫吧!"我當時很快阻止了,并鼓勵到:"你看,你前面畫的不是很好看嗎,現在不畫了多可惜啊!"并給了他一些小建議,沒想到效果還不錯。
通過這個活動,讓我意識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是存在差距的,尤其是新插進來的孩子,他們有的只在托兒所呆過,沒有接受過幼兒園的正規教學。所以對于這些新來的孩子,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讓他們適應并習慣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
在幼小的孩子的心中,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他們會把自已想做的,想說的,甚至有可能是說不出來的做不到的事情,統統通過畫表現出來。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繪畫技術的提高,我發現最近孩子在繪畫過程中總喜歡創造出各種奇形怪狀的事物,而且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今天我讓小朋友進行制作紙版版畫《蝸牛》的.活動中,我講解了剪貼版畫蝸牛的方法,講完后請小朋友自己制作,并要求幼兒在版面上添一些背景來構建作品的情節。小朋友開始按照我的要求來做了,在指導過程中我發現費逸杰,制作的蝸牛是比較好的,正在我想拿他的作品,給小朋友欣賞的時候,發現他又用剪刀剪了許多的長條,粘貼在蝸牛的身上,把蝸牛也遮蓋住了,我忍不住問:“杰杰,你這是做什么?你的小蝸牛呢?”“老師,你別急,你看,我的小蝸牛都躲到草叢里面去了。”“為什么小蝸牛要躲到草叢里去呀?”杰杰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接著他的回答繼續詢問他。“因為小朋友們老是要去抓小它,我叫它躲起來。”想不到杰杰的回答盡如此簡單,但卻是來他的生活經驗。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在孩子的眼里繪畫世界和現實世界是同一回事,他們可以讓自已生活到虛擬的世界中,也可以讓虛擬世界中的美好事物滿足自已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繪畫時把自已對事物的看法,自已的情感都融入到了作品里面。
案例中的杰杰,雖然沒像其他孩子一樣聽話來為蝸牛增添背景,但是他有的是自已的思想,他能夠聯系生活中小朋友們經常捉小蝸牛的情形,替小蝸牛感到擔心,他用自已的方式幫助小蝸牛,早退一片綠草地叫小蝸牛趕快躲起來,雖然他的這片“綠草地”并不能夠讓小蝸牛避難,但他卻表現出不同一般孩子的善良、為他人著想的優良品德。
1、情感在版畫作品中的表達。
最常見也是他們最樂意來表現的,是孩子們的情緒。一個小孩是很容易表達自身的喜怒哀樂的,因為他們的情感是那么的外露和不善隱藏,如果給他們一張畫紙,他們會毫不遲疑地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一個孩子可能在畫中反復地出現同一個人物,并把他們的畫得盡善盡美,這是因為他們喜歡這個人物,一個樂觀主義的陔子,總喜歡在一切事物上面都畫上陽光明媚的天空。
2、對事物的看法在版畫作品中的表達。
不可否認,任何人對這個世界都有自已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孩子也不例外。仔細分析他們的畫,可以看到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解釋是十分夸張和有趣的。
3、個人的性格和脾氣在繪畫中的表現。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色彩的選擇和運用可以反映一個孩子的性格和身體狀況。在我的美術課上,我仔細分析過孩子的作品結果發現,性格外向和大多數女孩子喜歡用紅色,而喜歡藍色的孩子當中大多數不善于交往而且性格內向。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喜歡沉浸在自已的空間里,多數脾氣古怪。
總得說來,看待一個孩子的版畫作品,除了技能上的評估以外,更重要是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因為美術不單單是美的一種體一方式,它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用來表達思想,交流體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