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震的讀后感篇一
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地震,我們至今也不會忘記。他使我想到了前些天讀過的一本書——《地震求生記》。
這本書主要講毛毛和她堂妹還有他爸爸一起去日本享受溫泉度假之旅,途中卻不幸遇上了意想不到的大地震。他們因聽不懂日文的地震警報而錯過最佳的逃生機會。他們在廢墟下用自己豐富的地震自救知識堅持了許多天后,終于被搜救隊發現,安全的逃出了廢墟。
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它生動的將地震發生時與其他次生的災難到來時我們的自救方法展現在了我們面前,使我們很容易掌握這些知識。
這本書還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我們平時很少了解的地震前兆等知識,如:地震前地下水會異常,動物會出現奇怪的現象等等。當發生災難時這些知識便可以協助我們逃生。
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論環境多么惡劣,我們都必須有永不言棄的精神。正如毛毛爸爸所說的話:“冷靜下來,靜靜等待,不要放棄任何一絲希望!”
地震的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和媽媽姐姐一起去東星購物時代廣場的六樓電影院觀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唐山大地震。
看完唐山大地震這個影片后,我深深的被這部影片中的'場景所打動了。這個場景描述了:唐山發生了一場破壞性極大的地震,剎那間,唐山的一切發生了慘不忍睹的變化,房屋倒塌,一切都化為烏有。
對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姐姐和弟弟兩個人同時被壓在水泥板下的時候那些救援人員說只能就一個孩子,母親真的是在那種情況下無法選擇,最好她忍痛選擇了弟弟。對此,姐姐對媽媽有了成見,32年都沒有跟母親聯系。看完了這個片段:我覺得姐姐不應該對母親有成見。因為當時母親選擇弟弟也是迫不得已的。
唐山曾經倒下,但是唐山人民沒有倒下,他們堅強不屈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今后在班級里一定要團結同學,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應該學習唐山人民不屈不撓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地震的讀后感篇三
這是一個感人心扉的故事。講述了194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在生活中,父母的愛無處不在,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每天勞累的工作著,為我們鋪好未來的路,不求回報,讓我們在好的環境下成長。讀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雖然沒有遇到過類似文中所說的危險,但是爸爸對我的愛卻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他對我的愛表現在對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關心。
我原來鋼筆字寫得非常難看,爸爸發現我的字很差勁兒,心里非常著急。就跑到書店買了小學生字帖,讓我天天練字,但是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認真練。爸爸知道后,為了督促我,每天堅持和我一起練字,可這離不開爸爸的幫助呀!你說,這難道不是爸爸對我的愛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著小小的我駛向彼岸,是愛的動力,是愛的決心,是愛的毅力,是愛的自信,才使我到達彼岸,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是高尚的,愛是崇高的!愛的力量高于一切贊同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個感人心扉的故事。講述了194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在生活中,父母的愛無處不在,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每天勞累的工作著,為我們鋪好未來的路,不求回報,讓我們在好的環境下成長。讀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雖然沒有遇到過類似文中所說的危險,但是爸爸對我的愛卻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他對我的愛表現在對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關心。我原來鋼筆字寫得非常難看,爸爸發現我的字很差勁兒,心里非常著急。就跑到書店買了小學生字帖,讓我天天練字,但是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認真練。爸爸知道后,為了督促我,每天堅持和我一起練字,可這離不開爸爸的幫助呀!你說,這難道不是爸爸對我的愛嗎?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著小小的我駛向彼岸,是愛的動力,是愛的決心,是愛的毅力,是愛的自信,才使我到達彼岸,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是高尚的,愛是崇高的!愛的力量高于一切!用我的吧!
地震的讀后感篇四
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從年初的新冠疫情到夏季南方的洪澇災害,哪一項都讓人措手不及,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發災難,確實會毀了人們的生活,而且日常生活中,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發生。
那么對于這些災害的防范意識就尤為重要。日本人在面對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做法,一直被全世界夸贊,他們在面對天災時的井然有序著實是讓人佩服。對于日本來說,他們那兒的地震并非緊急的特殊情況,而是日常事件。因此,他們會把地震當做是日常事件來看,時常準備著對抗災難的降臨。
我倒覺得,這一項在生活中時刻準備著抗災的做法,值得我們去學習。因為你真的不知道,大自然是否會在某一刻突然爆發,當爆發的那一刻,再來回想自己沒有準備就有點遲了,所以我們的古人就有著”居安思危“的說法。
相對于日本擁有全面的防震知識系統,中國對防御地震的知識還是少之又少。所以今天讀的這本關于地震知識的繪本《地震書》就真的很必要被大家知道。
《地震書》是日本地震日常防災項目組和插畫家寄藤文平合力創作的作品,主要內容是在于告訴孩子們如何提前做好防災準備,以及當地震來了時該怎么應對。
書的內容也是以這兩個方向展開兩個部分的分解,第一部分是關于地震發生后該怎么做,第二部分是關于地震后的避難生活是如何進行。
寄藤文平的簡單易懂插畫,輕輕描繪著地震發生時的各種情況,以及地震后受災群眾的各種生活場景,我初讀時,就被里面的一些專業知識、災后防護知識給驚到。
那些災難的經歷,是普通平時無法接觸甚至是無法想象的經歷,但那些又是普通人隨時都可能遇到的情況。
所以書里的專業知識,就是普通人必須要學習的知識,比如圖書中介紹了在各種環境下的預防策略與工具包,包括家具的防倒措施、生存廚房、生存衛生間、應急措施等等,每一項都可以在意外中,給人們帶去更多的生存機率。
實際上,很多災難,也許并不會產生嚴重的房屋倒塌,但由于房子里的燈具設計、家具布局等等方式,讓地震時的傷害變得更大,所以防災很重要,所謂“防患于未然”便是如此,提前做好防備,才能使災難的破壞力降低到最小,傷亡損失降低到最小。
比如地震中,可能會出現玻璃碎掉,玻璃渣飛濺傷人、門被卡住無法逃出等,書里都有給出具體的預防措施,一些必備的物品也會羅列出來。
而這些物品都是采訪了地震親歷者得出的寶貴經驗,從大方面到很細小的方面,都有很詳細的解釋,能夠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地震、思考如何在地震中將傷害減到最小,以及在震后,如何做自我救助。
但可以從別人的經歷中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地震書》中應對突發災情的小策略涉及到每個人的安全,具體到每一個可操作性細節,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雖然《地震書》是寫給孩子的防災手冊,但我卻覺得家長們也需要從中取學習必備的生存技能。從家具的擺放技巧,到蠟燭電池等物資儲備,從停電停水的角度,去學習如何沉著應對日常需求。
在中國,地震的危害也不容小視。雖然中國的防震減災工作體系在不斷完善,但防災宣傳仍有待提升。只有把防災當做日常事情來看待,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才可以從容應對,保護自己,保護更多生命。
地震的讀后感篇五
今天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課文。本文講了在一次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一切救兒子的事。我很敬佩文里的爸爸,文章里的爸爸堅守對兒子的約定。就算是累死,也要找到兒子,這個十分讓我感動。其他的父母痛苦一陣就回去了。而爸爸卻沒有放棄,他一直挖了36個小時,他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爸爸并沒有要放棄的念頭,腦里只想著兒子。這種高尚的品質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他又繼續挖,最終爸爸聽到了兒子的聲音使爸爸看到了希望,成功救出了兒子。看到這里,我心里也十分高興、十分激動。
文章里的兒子我也很喜歡,他受的父親感染,沒有顧及自己的安危,先讓其他14位同學出去,最后兒子和爸爸幸福的擁抱在一起。正是父子之間相互信任才成功的。我們要學習父親的所有高尚品質,而要甩掉別的父母的壞品質。我想:我以后也要和爸爸創造一個約定。
我又從“這位父親雙眼直直的看著這些好心人。”這句話中感到了父親的偉大和對兒子深深的愛。同學們,世上每一個父親都像文章講的那樣,是偉大的,是無私的!父母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想著我們的。我們要懷著一個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不要生父母的氣,因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同學們,最后我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無私、偉大的父母!
地震的讀后感篇六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地震,我們至今也不會忘記。他使我想到了前些天讀過的一本書――《地震求生記》。
這本書主要講毛毛和她堂妹還有他爸爸一起去日本享受溫泉度假之旅,途中卻不幸遇上了意想不到的大地震。他們因聽不懂日文的地震警報而錯過最佳的逃生機會。他們在廢墟下用自己豐富的地震自救知識堅持了許多天后,終于被搜救隊發現,安全的逃出了廢墟。
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它生動的將地震發生時與其他次生的災難到來時我們的自救方法展現在了我們面前,使我們很容易掌握這些知識。
這本書還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我們平時很少了解的地震前兆等知識,如:地震前地下水會異常,動物會出現奇怪的現象等等。當發生災難時這些知識便可以協助我們逃生。
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論環境多么惡劣,我們都必須有永不言棄的.精神。正如毛毛爸爸所說的話:“冷靜下來,靜靜等待,不要放棄任何一絲希望!”
地震的讀后感篇七
神奇的力量來自于親情,親情又來自于危難之際。就因為那個愛的約定,讓這位父親挺身而出,用“精神失常”似的徒手去挖掘廢墟,去救兒子,去救其他的少年。
父與子之間的那個愛的約定是:“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什么父親一直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而且旁人都勸他沒用了,都不能影響他?為什么兒子不害怕,還能帶著小伙伴們在廢墟中堅持活下來?這一切生存的力量又來源于哪里?因為那個愛的約定,是愛的約定給了兒子生存的信心和求生的力量,是愛的約定給了父親堅定的信念。當時,也有許多孩子的父母來過,可他們都是痛哭過后,就絕望的離開了,并沒有竭盡全力補救,是因為他們認為希望早已破滅,再去徒勞的補救,花費精力簡直就是浪費;在他們認為,災難就像一堵墻,災難降臨,那堵墻就把他們分了開來,做父母的一定認為,孩子還小,沒了他們,就無依無靠,肯定會死掉,所以他們就不會去爭取,去找尋生的希望。
如果沒有那個愛的約定,那位父親也一定會去救兒子,因為他的心中一直都想著兒子,希望兒子沒死,就算還有一絲希望,也要去爭取,不然,生的希望之光將會一點點的熄滅。
地震的讀后感篇八
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了快近40年,可是又有多少人對這一大災難的過程有相對完整的認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那些難忘的記憶吧!
今天與朋友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
之前看了很多宣傳,但看網友給它的打分并不理想。
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嘗到其中的滋味。
酸中帶甜,苦中又有著微妙的快樂。
它就是一個催淚彈,從一開始,它來的就是那么強烈,那么震動人心。
生與死的抉擇,猶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
豈能一個痛字了得。
整個地震的描述,縮小到了一個家庭,這樣更能讓關觀眾體會到個中滋味。
一個渺小的家庭,卻演繹著人生情感的百態。
丈夫在危機關頭的冒死,母親對骨肉的割舍,對丈夫的感恩和忠貞,女兒對母親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軍人的博愛無私這種種微妙微翹的動人心弦的描述,給現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個休憩的港口。
在這個情感逐漸缺失的時代——愛情就像快速消費品,親情猶如寫了據條的支票,友情也變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塊墊腳石——突入其來的真情的呼喚,猶如沉睡已久的心靈忽然間業已發生了八級地震。
當心靈開始酸痛的時候才明白,原來整天圍著我們身邊的已經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彌足珍貴!
我很欣賞那句臺詞:“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
這句讓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話,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她真正的含義。
是啊,沒有人想自己去親自實踐這話的真正含義。
因為當你真正體會到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無天日的過去里。
好好的珍惜現在才是珍貴的。
逝者已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預知未來,唯有好好的珍惜現在。
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
如果我們看過后只是流幾行淚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嘆一生:悲矣!將恐怕是對這部影片的糟蹋。
從這里,我更加體會到哈佛校長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話:在醒著的時間里,追求你認為最有意義的。
生命短暫而又脆弱,我們又豈忍心虛度年華啊。
看到這里,請不要忘記,回到家給妻子一個溫馨的吻,給孩子一個親切的擁抱,給父母一句溫暖的問候,給朋友一個真誠的祝福!
讓每一天都綻放光彩!
雨滴滴答答地下起來,在一片廢墟中,一個小女孩醒過來,她咳了咳,大概是被這冰涼的雨水嗆著了,她胸口一起一伏,終于,她睜開了雙眼。
她驚呆了,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她那深色的瞳孔里充滿了恐懼,充滿了害怕,甚至還充滿了一絲茫然。
她呆呆的坐起來,看見的只是人來人往的場面。
夏天的雨是溫暖的,但……現在的雨卻猶如冬天下的雪一般,冷得讓人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她站了起來,她看清了,她清楚了,解放軍叔叔正在搬運尸體,她挪著步伐一步一步地走著。
她聞到了那漫天的血腥味,她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在哪兒?這時一輛大卡車經過,濺起了水花,那水花是人們的血,是大地的土,也是天上的雨。
她看著眼前的一切走著走著,一個解放軍叔叔跑了過來,手里還拿著一件雨衣,蹲了下來,給她披上,問道:“小朋友,你的爸爸媽媽在哪兒?”她的淚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轉。
“小朋友,你的家在哪兒?”她眼眶里的淚水一滴一滴地落了下來,滾燙的淚水滴落在手背上。
“小朋友,叔叔帶你回家!”她被叔叔抱了起來,她用那空洞的,茫然的,恐懼的眼神望著后面,仿佛不相信這是真的,這只是一場夢而已。
她緊緊抱住了解放軍叔叔的脖子消失在人群中……
得知修讀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學校指定要看幾本書,當中包括《唐山大地震》時,第一個閃進腦海的念頭是:天啊!不是開玩笑吧,這樣一本書,甚麼報告文學,單聽名字和體裁已給人悶出鳥來的感覺,怎樣看啊!於是,自買書以來,我一眼也沒看過它,讓它安靜的躺在書柜中。
直至近幾天,老師說要寫閱讀報告啦,我才抱?一千萬個不愿意的心情,把它翻開,心中只想隨便看看便算了。
但一看之下,驚覺它并不是我所想像中那麼糟。
那一場發生在多年前的大災難,從蘊釀、發生、結束、到重建,一切均像在錢鋼先生的筆下復活了一般,一樁樁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經歷劫難洗禮的人物,一下子全浮現於眼前,我就像參與其中,見證?那人類有史以來,一場最慘烈的大天災。
這確實是一場浩劫。
作者并沒加上一丁點兒的夸張、一丁點兒的放大,只用了最寫實的方法,將幾位親身經歷地震人士的感受記下來,將地震的死亡人數、影響范圍等資料摘錄下來,已教人感覺到那是一件多麼悲慘的事。
但愿這一切都是假的。
書中記錄了很多受災者的故事,有幾個令我印象極為深刻。
在第二章,作者的采訪筆記記錄了這一件事:一個孩子在地震時遭撞傷,頭皮被掀開一大塊,里面滿是沙子,救災人員用水去為他沖洗,每洗一下,那孩子便抽搐一下。
讀到這一段,我幾乎掉下眼淚,那只是一個小孩而已,一個本應天真爛漫的小孩,卻要承受?成人也難於忍受的劇痛,這是多麼的令人心酸啊!另外還有兩個故事令我熱淚盈眶:分別是那位被樓板壓住下身,無法脫險的護士,及明知病人救不活,但仍要盡力去救治的仁醫。
三件事都叫人感到那麼惋惜,無奈。
但此書的`最大價值卻不在這些感人的故事,而是那一個個故事背后帶給我們的深刻體會,那一堆堆統計資料向人類發出的嚴厲警告。
書的第一章就已給了我們一個信息:人類是多麼的愚蠢麻木。
一開始,作者描述了許多地震前的異象,一大群老鼠移居,一大群昆蟲遠飛,?、狗等都出現不尋常的舉動,是否在說明人類連動物都不如呢?動物也能感受到地震的來臨,但一直自封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連一丁點感覺也沒有,是甚麼回事?是千萬年的進化,令我們失去了最基本預知災害的動物本能嗎?但這仍不算是最令人類汗顏的地方,最令人感到羞恥的是我們一直引以為榮的科技萬能思想。
人類就是太過倚賴它,明明看見一大堆不尋常的事正在發生,但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們信任的那些儀器并沒有動靜,所以不會有事發生。
結果一直被人類奉為至寶的儀器出賣了人。
我們應該反思一下,日漸發達的科技,是否就是加速我們滅亡的毒藥呢?況且,那些所謂的新科技產品、現代化建筑,能抵抗大自然的力量嗎?千多年累積而來的科學知識所造出來的建筑,大自然只用了短短的幾分鐘已將其完全摧毀。
人是否要醒覺,不應再完全倚賴這些不可靠的東西呢!
還有一樣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國人那極幼稚可笑的愛面子性格。
在第五章「政治的一九七六」一節這樣記載:震后,世界各國都表示要向災區伸出援手,但我們那些偉大的愛面子思想,將這種好意拒絕了。
以為這是自家的事,不需要他人援助。
這是多麼的愚昧啊!救災根本是全人類的事!結果,五千多年歷史遺留下來的偉大的愛面子文化,使千千萬萬條本來有救的生命,埋進黃土地了。
除了愚蠢外,書中亦揭露了人性丑惡的一面。
像描寫人們在災后大搶劫的那段:一些人在廢墟中找值錢的物件,一些人甚至在死人身上搶奪,這完全顯示了人類低劣的本性。
還有寫五室嬸的那段,本來災后大家是相互扶持的,過?共患難的生活,但不久之后,生活較為穩定,社會稍為回復正常后,中國人那自私自利的本性立即顯現。
一個本來緊密聯系的小社團,便這樣瓦解了。
又在第四章中,精神病人和盲人在災后都被冷落,他們的殘疾、缺陷,使到他們本來應有的待遇,都因歧視而失去。
甚至連原有的東西也被人奪去。
幸好,書中也有記述人性光輝的一面。
像在同一章中,一位小伙子得悉盲人、精神病人被分配較少的食物時,立即將那不公平的飯票撕爛,將好的飯菜都拿出來給病者食用。
這正好和那些歧視病人的行政高層形成強烈的對比,而那兩位一直照料病人的醫生,是令人敬佩的。
三個人在書中都是小人物,但比起那些所謂所長、部長等大人物有人性得多,難道真的如諺語所云:「仗義每多屠狗輩」?又在第二章中,那幾位拚?被水沖去,冒?性命危險都要拉起水閘排洪的勇士,和第三章中提到的那一對新婚夫婦、那個年輕小女孩、那個大嬸和那個男礦工,他們堅持活到最后一刻的精神,都漂亮地展示了人性中勇敢,舍己為人和堅強不屈的一面,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又在第二章曾提及有外國人遇難,中國人并無因民族的成見而不予救援,表現了人類互助互愛的精神。
令人覺得可能真的有一天,人類能摒除民族界限,融為一體。
最后,我感到中國人有歷史以來實在經歷太多劫難了。
只希望在未來日子,不會再有同樣的災難發生。
即使發生了,亦應從唐山一劫中汲取教訓,憑著我們美麗的、光輝的人性去戰勝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