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前段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全面回顧、檢查的文種,這決定了總結有很強的客觀性特征。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篇一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國務院和農業部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要求,著力開展機構考核、技術培訓和能力驗證,提升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和檢測人員技術水平;明確責任,落實經費,確保工作正常運轉;充分發揮農產品質檢機構技術作用,按照省市縣聯動互補、檢打聯動的原則,對大宗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進行重點監測,對農產品生產過程及收儲運環節進行重點監督抽查,對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影響因素進行排查評判,全面掌握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排查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有效依據。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篇二
縣農業局成立農業安全生產大檢查督查組,下設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大檢查督查小組,掛靠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組織指導和監督該領域大檢查工作。
2、檢查辦法
檢查評分包括各職能單位的自查得分和督查小組對各工作落實情況的督查評分,最終得分由督查小組根據自查得分(占總分40%)和檢查評分(占總分60%)相結合計算,實行100分制,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合計總分90分以上為優秀,70分-90分為合格,70分以下為不合格。所轄地域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件的直接定為不合格(詳見附件)。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篇三
圍繞全縣農業安全生產“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總體要求,著眼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檢查長效機制的建立,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通過大檢查,全面摸清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落實責任、認真整改、健全制度,徹底排除重大安全隱患,全面提高農業安全生產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篇四
(一)強化職責,確保監管有效實施。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生產經營者負第一責任,相關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原則,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法人代表是所在轄區內種植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第一責任人,分管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領導是直接責任人。要認真履行職責,根據實際細化方案,明確工作進度,并加強檢查,確保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強宣傳,確保良好監管氛圍。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以及多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業標準化工作相關知識,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經營者的質量意識。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加強對從事農業投入品經營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依法經營意識。
(三)加強部門協作,確保監管取得實效。要在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食安、公安、工商、質監等部門配合,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確保監管工作取得實效。同時,要加強系統內部的溝通交流,及時反饋好的典型及存在問題,遇重大案件及突發事件,要立即報告。
(四)保障經費投入
積極爭取本級政府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將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大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投入,特別是要保障縣鄉農產品質量監管所必須的交通工具、檢驗檢測設施設備和運行費用等投入,使各級監管、檢測、執法機構具備與履行職責相適應的工作條件。
(五)強化督查考核
繼續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評范圍,分解、細化各項目標任務,實行“一票”否決制,做到年初有方案、年中有檢查、年終有考核,推進工作的落實。
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篇五
(一)強化組織領導。按照“政府主導、國檢指導、部門聯動、龍頭帶動、全民行動”的模式,成立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組織實施。各鎮(辦事處)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的責任主體,要根據各自農產品生產、加工特點,抽調骨干力量,成立相應機構,具體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的各項工作。要注重調動村委會、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建立以鎮(辦事處)為功能區域,以村和農業生產合作組織為基本單位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網絡。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領導體系建設,配套相關基礎設施;支持檢驗監控體系建設,改善檢驗檢測條件;支持農業化學投入品追溯制度建設,對化學投入品配送體系建設給予扶持;支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編碼制度;支持標準化基地建設,不斷加大以獎代補政策落實力度;支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對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的企業給予一定扶持;支持出口品牌建設,對獲得國家、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的,給予相應獎勵。
(三)加強風險分析與預警機制建設。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疫情疫病監控計劃,對農獸藥殘等重大質量安全隱患及時發布預警通報,并及時對質量安全體系進行完善。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對重大突發事件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有效防范進口國采取停止進口程序或封關等措施。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信息共享,相互提供出口技術規范、國內外市場動態、生產經營者誠信狀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溯狀況等信息。
(四)扎實搞好服務指導。農業局負責農作物病蟲害測報預報和防治處理技術指導等工作,組織編寫實用技術指導和宣傳普及資料,向農民發放“明白紙”;畜牧局負責養殖動物的預防免疫、疫情測報和防疫工作,及時組織編寫預防及治療用藥技術指導和宣傳普及資料,向養殖戶發放“明白紙”;海洋與漁業局負責水產養殖水生動物疫情測報,及時組織編寫預防及治療用藥技術指導和普及宣傳資料,向水產養殖業者發放“明白紙”;威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搞好出口品種種植養殖基地的監督管理工作,包括技術標準培訓、發放“明白紙”等;力爭多引導外地企業來我區建立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出口企業向威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區農安辦申報出口農產品基地材料;各鎮(辦事處)要研究制定符合當地實際需要的指導服務措施,各職能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要積極配合,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積極投入,探索建立農產品規范化、產業化發展模式。
(五)認真搞好督查考核工作。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定期督導,強化考核。區農安辦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工作督查督辦機制,每月對各鎮(辦事處)及各有關部門、單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一次督導檢查,每季度進行一次專題通報,確保各項工作抓緊、抓細、抓出成效。
(六)切實加強宣傳培訓。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采取舉辦實用技術講座、印發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有關政策法規、生產技術規程、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要求等進行廣泛宣傳,引導涉農人員加強自律,增強全社會的質量安全意識。各職能部門要組織開展多層次的專業培訓,重點抓好部門管理人員、生產經營人員和農戶培訓,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基礎,切實提高區域化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