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龍百科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高德榮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2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報告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看望報告團成員,向高德榮表示親切慰問,對學習宣傳高德榮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提出要求。
雷鋒在日記中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高德榮就是這樣的一滴水、一線陽光、一顆糧食、一顆螺絲釘。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在一些人眼里,高德榮并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他扎根基層、心系群眾,長期堅守在條件艱苦的獨龍江畔,主動返鄉扎根獨龍江,全身心致力于家鄉建設發展,一心撲在群眾脫貧致富上。這種“舍小我顧大我,棄小家顧大家”的思想境界,的確感人至深。
高德榮曾任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身為一個廳級干部,他頗有些傳奇色彩。他最珍愛獨龍江的山山水水、喜歡穿一件“獨龍族褂褂”、出行總是帶著“n件寶”、經常住在老鄉家里、三十多年幾乎顧不上家……試看今日的官場,像高德榮這樣無官氣、“接地氣“的官員還有多少?“一心為民的好縣長”,高德榮當之無愧。
“見賢思齊焉”,弘揚高德榮精神、爭做“四有”好干部,黨員干部不僅要內化于心、更要踐之以行。既要保持政治定力、堅守法律制度的底線,把清廉作為立身之魂,又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把老百姓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既要守紀律、講規矩,學會為欲望設定底線,又要為官有為,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用實干苦干惠及群眾。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怎樣學習焦裕祿、楊善洲、王瑛、任長霞、高德榮的公仆精神、走好為政之路,值得每一個黨員干部深思。
王龍百科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隨著老師的一聲“同學們我們今天放假了”,我期望已久的假期開始了,我心情瞬間變得輕松和激動。
假期里我做了以下計劃:首先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然后去劃一次雪,后面還要和家人去短途旅行一次,每想到這些我都按耐不住了。
假期剛開始不久,新聞就報道武漢爆發了疫情,幾天后全國各地也陸續發生了疫情,各地都在實行居家隔離等辦法,不準外出、更不準探親訪友,我的假期計劃一下泡了湯,心情一下跌到了谷底,變得非常沮喪,干什么也沒了興趣,每天都懶的起床了。
我極不情愿地打開了電視,幾乎每個臺都在報道著疫情,全國疫情武漢最嚴重,已經有幾萬人感染了肺炎,有很多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都去支援武漢,社會各界也在捐款捐物支援武漢,許多孩子也捐出了壓歲錢奉獻愛心,尤其是奮戰在一線的一些勇士更是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看到他們拋下孩子放下家庭面對危險依然沖向一線。除夕之夜本是全家團聚之時,為了抗擊疫情他們卻要連夜集結出征,他們每個人面對的都是生與死的考驗,看了這些讓我感動萬分,滿眼淚水。
我決定更改我的假期計劃,首先做好自身防護,取消旅行計劃,拿出我的零用錢買了一些防護品,送給本社區的抗疫工作人員,我還制作了一些防疫圖片,貼到樓道、門口、宣傳欄,教給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安全乘電梯等防護知識,雖然我們不能像那些英雄一樣奔赴在一線,但是我們可以貢獻我們的微薄之力,做好我們身邊的防疫工作。
這個假期雖然沒有實現驚險刺激的滑雪,也沒有外出休閑度假,但這是我感覺最充實最有意義的一個假期,所經歷的一切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父母看到我的舉動感覺我一夜長大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龍百科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人,不可能一個人生活。我們都需要別人幫助。而幫助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有一排自行車倒了,于是我便去扶。旁邊的人不但不扶,還說是我弄倒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媽媽開導我說:“幫助別人是讓別人快樂,為什么要去理會那些人呢?”我想想也對。
還有一次,我很煩躁。這時,正好鄰居請我幫她找她的小狗。我牽著我的小狗,在小區里轉了一圈。我的小狗便輕易地找到了鄰居的狗狗。突然,我發現,我自己已經不煩惱了。反而變得高興起來。這正是:送人鮮花,手有余香啊!
從那以后,我每次煩惱的時候,都主動去幫助別人,這樣,我自己也也不由自主地會越來越高興!而且,多幫助他人,他人也會幫你,大家和睦相處,多好啊!
同學們,多多幫助他人吧!這樣不僅讓他人高興,還讓自己的送“花”之手都有余香。
王龍百科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教師這個崗位、這種職業呢?不錯,近年來,教師的待遇改善了,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愿意當教師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認識 教師職責,還是個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
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表現出不同的教學藝術,構建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清醒的責任意識和在此基礎上持久的內在動力,是教師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備條件。
馮志遠扎根西部農村教育42載,用執著的信念和博大的愛心播撒著教育的火種。他新婚不久就響應國家支持邊疆教育事業的號召,來到寧夏中寧縣鳴沙中學任教,后又轉到關帝中學。到了關帝中學后,他先教語文,后 來又一口氣承擔了歷史、地理、俄語等課程,再后來又擔任了英語老師。清醒的責任意識,使他始終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無上光榮的使命。這使他能夠承受住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保持長久的內在動力,把祖國的需要當作個人的需要,把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價值與國家的建設 發展聯系在一起。他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深刻內涵。
學習馮志遠使我更加認識到,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師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教書是育人的載體,育人是教書的目的。
馮志遠沒有評過職稱,至今每月少拿幾百元退休金。但他的成果是,他培養的學生陸陸續續地走進了大學。教書育人的力量來自于科學知識。青年人崇尚科學,渴求知識。在馮志遠的講授下,枯燥的歷史課變得生動鮮活。他講的不單純是歷史知識,而是人生,是社會,是國際風云際會,是民族成敗興衰,是做人做事的道理。馮志遠不是“完人”,有限的積淀,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把薄薄幾頁新添加的歷史知識講得那么生動,這取決于馮志遠在簡陋條件下的勤奮。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他所處的環境不知要強多少。我們向馮志 遠學習就應該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帶動深入的思考,把教書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撐和升華教書育人的效果,增強教學內容的說服力和震撼力,以應對互聯網覆蓋全球的今天,各種思潮以更快的速度、更廣的范圍、更難以控制的方式影響著學生。
教師崗位——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教師的許多工作是無法量化的,是不可能通過工作量來反映的。執著的追求與奉獻是堅守教師崗位,做好教書育人必備的品格。馮志遠不懼清貧,不懼寂寞,遠離妻兒。他不是沒有常人的情感,“我已經快十年沒摸到兒子的手了。”他愧疚地說:“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對不起妻兒。”但是“如果現 在讓我選擇,我還愿意當老師……”他把追求與奉獻當成一種責任,甚至當成一種享受。因此,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不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他都能毫不動搖地常年堅持。報酬從來也不是我是否接受邀請的條件 。教師所獲得的享受,不是被贊許,不是贏得掌聲,而是他的講授能得到對方回應,是被對方滿意地接受 時那種眼神、那種表情,是一屆屆學生能成為社會棟梁。教師崗位——真摯的情感與愛教師工作是通過教師的言傳和身教兩種途徑進行的。身教就是教師默默地通過自身的行為來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為青年學生思想上的向導、理論學習上的良師、心靈情感上的益友。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著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后近十年時間里,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舍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
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教師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給學生可親、可信的感覺,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
具體來說,就是嚴格要求與熱情關心相結合,知識交流與感情交流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課后服務相結合,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所以,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 ,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又必須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這樣學生感到老師可親不可懼,可信不可疑。實踐證明,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可親才可信,可信所講的道理才有說服力。這也就是教師教書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馮志遠的事跡,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他的事跡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 。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崗時間還很長,但我珍愛這一崗位,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所有的光和熱傾注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
王龍百科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釀溪三小59班 朱永鋒
大家一定都聽過何芹姣的故事吧。
她住在寸石鎮青山村12組,是青山小學的學生,每天背著同學何穎慧上學,何穎慧是殘疾人,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每天早晨,何芹姣6點起床,做好飯,安排好家中雜務,匆匆忙忙扒了幾口飯,準時出現在何穎慧家中,背她向學校走去,由于年幼力小,不到一公里路就累得滿頭大汗,下雨時,何穎慧就伏在何芹姣背上撐著傘,兩人在雨中艱難前行,放學后又一步一步把她背回家。2013年秋天中,當地政府為何穎慧配備了輪椅,何芹姣就推著她上學、放學。下課何芹姣和她一起討論學業、做游戲、上廁所或外出全程陪護。
何芹姣家境貧寒,住在破舊的土磚房里,父親患有多種疾病,平時就靠養豬和打點零工養家糊口,何芹姣從小到大沒要過零花錢,從未外出逛街過,穿的衣服也是好心人送的舊衣服,生活節衣縮食,平常只能吃自家種的蔬菜,只有縫年過節才能吃到少量的魚肉等食物,她媽媽在兩歲時就離她而去。
讀了《最美小學生何芹姣同學感人事跡》后,我很感動,何芹姣居然能背起何穎慧上、放學四年,還能和她一起玩、討論學業……我很敬佩她,她是我值得我學習的典范。
讀《何芹姣感人事跡》有感
釀溪鎮三小55班 毛盈棣
讀了《何芹姣感人事跡》后,我深受感動。何芹姣同學雖然家境貧寒,但她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經常幫助他人,而且每天用瘦弱的身子艱難地背著何穎慧同學上下學。這一背就是四年,四年以來,從不間斷,沒有半點埋怨。
何芹姣同學家境貧寒,住在破舊的土磚房里。家里還有身患重病的父親和一位80多歲的老人需要照顧,她除了做家里的事情,還得想盡辦法賺錢養家。而我的生活,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每天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學習。平時還要父母陪著玩,有一點不稱心,還會發點小脾氣,在家簡直就是一個小公主。何芹姣與我的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但我還不滿足。現在想來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何芹姣不僅勤勞,而且有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同樣作為小學生,我們吃得好,穿得暖,我們為什么不能像何芹姣同學那樣幫助別人呢?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老師就常常教導我們:向雷鋒叔叔學習,做好人好事。而何芹姣同學,就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雖然我們身邊沒有像何穎慧那樣不幸的孩子,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幫助生病的同學掃地、幫助院子里的老奶奶提菜、幫助勞累一天的父母分擔點家務等等。
《弟子規》中寫到“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意思是說:看到別人品質善良,就要向這樣的人看齊,即使自己與他們相去甚遠,時間長了,堅持不懈,差距就會慢慢拉小。何芹姣樂于助人、熱愛生活、人窮志堅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
改變自我——讀最美小學生有感 釀溪鎮三小二年級74班
柳益豐
最美小學生感人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我,自己和她比起來,是多么地渺小。
她從未有買過新衣服,從未有過零花錢,從未外出逛過街,平常穿的都是好心人送的衣服……。雖然她過這樣的生活,但是她還很樂觀,還去幫助比她更困難的同學,再想想我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什么有什么,我還挑三揀四,覺得還不好,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學習何芹姣同學樂于助人、熱愛生活、不屈不撓的精神。
最美小學生讀后感
釀溪鎮三小三年級66班
鄧心泉
讀了最美小學生何芹姣的故事后,我深深被她樂于助人、熱愛生活、人窮志堅的品質所打動。
何芹姣同學她家境貧寒,非常的窮。她的母親在她2歲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她的爸爸又患了許多疾病,無法賺錢養家。何芹姣她想盡了許多的辦法,何芹姣暑假就幫助別人在田里干活。周末時,她就釣些魚拿去賣錢。
這樣的生活也沒有擦掉何芹姣的善良。哪個同學沒帶書,何芹姣就和同學一起看;哪個同學沒有筆,何芹姣就借給她一支筆。
當我第一次聽到何芹姣的事跡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為她難過,為她高興,為她驕傲,我想她是我的傍樣。我以后一定向她學習,熱心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讓世界充滿愛,讓何芹姣精神發揚光大。
最美小學生讀后感
釀溪鎮三小五年級54班
李姝妮
我自從看了何芹姣感人事跡后,知道了在寸石鎮青山村有一位善良、平凡的小女孩,她用自己小小的瘦弱的身子背起何穎慧,她用稚嫩的肩膀擔起這個任務,她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來幫助何穎慧,她就是何芹姣。
何芹姣不怕艱辛,每天背何穎慧去上學,下雨時,何芹姣大汗淋漓的背著何穎慧,兩人在雨中艱難前行,盡管這樣,何芹姣沒有灰心,她吃力地走著。
何芹姣家里一貧如洗,父親身患多種疾病,從小到大,何芹姣從未花錢買過衣服,都是親戚家給的舊衣服。生活節衣縮食,但何芹姣還是很樂觀的面對生活。
何芹姣樂于助人,熱愛生活,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現代社會應該有這樣的人,需要更多這樣的人。而我們呢?每天都有新衣服穿,菜不好吃就不吃,每天自由自在,還不要干那么多的事,每天有好菜、雞、魚,大吃大喝,而何芹姣沒有新衣服,沒有佳肴,每天還要干事,我們要向何芹姣學習,請大家向何芹姣一樣伸出援助之手吧!
最美的何芹嬌
釀溪鎮三小三年級66班
黃茵
在我們新邵縣有一位最美麗的同學,她助人為樂,不怕困難的事跡感動了我們。讓我們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不怕困難樂于奉獻,使人快樂、美麗。
何芹嬌同學是我們縣寸石鎮青山小學的學生。她家境貧寒,身體瘦弱,但卻有一顆無比善良的心。她善良的心靈讓她擁有無比強大的力量。告訴你們,何芹嬌有一位同學叫何穎慧,從小患有肌肉萎縮,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她的媽媽在她一歲時離家出走,爸爸又弱智,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所以何穎慧不能上學。在這種情況下,何芹嬌勇敢地站出來,每天背她上學和放學,何芹姣同學從九歲開始背何穎慧,不論刮風下雨,何芹嬌整整背了四年,現在都讀初中了,還堅持接送何穎慧上學和放學。這期間,她倆會遇到多少困難呀!對一個小學生是多么不容易啊!在我心里,何芹嬌是最美麗的人,我們有這么一位老鄉而感到驕傲。我們要向她學習,學習她樂于助人、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讓何芹嬌的美感染每一個人,讓美麗的花兒開遍祖國,讓世界因為我們而更美!
“最美小學生”何芹姣
釀溪鎮三4年級61班
陳鵬榕
指導老師:何衛良
你知道“最美小學生”是誰嗎?是——何芹姣。
何芹姣家境貧寒,住在破舊的土磚房里,她的父親已經55歲了,患有腎衰竭,泥沙型膽囊石,白內障等多種疾病,家里還有一位80歲的老人要照顧,何芹姣的母親在她兩歲的時候,對這個家庭失去了信心,離家出去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境貧寒的何芹姣,竟然幫助了自己的同學何穎慧。
何穎慧是個不幸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不能走路,她一歲那年,母親也出走,杳無音信,爸爸長年在外面打工。爺爺、奶奶背她讀到了二年級,就再也沒有力氣了,何芹姣用她稚嫩的肩膀,竟然挑起了這幅重擔。
從2013年秋天開始,何芹姣每天清晨六點起床煮好飯,然后準時出現在何穎慧的家,背她去學校,有時下雨,何芹姣背著她撐著雨傘,在雨中行走,不知摔倒了多少次,后來,當地政府知道這件事,給何穎慧配上了輪椅,何芹姣可以推著她上學,這使何芹姣輕松了許多,但是課間休息和別的同學討論問題、做游戲、上廁所……全部由何芹姣負責,我想干這些事,真是太勞累了,何芹姣真有愛心。
何芹姣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成了許多小學生的榜樣,我要向她學習,樂于助人,熱愛生活,不屈不撓的精神。
讀《何芹嬌感人事跡》有感
釀溪鎮三小52班 禹瑾
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最美小學生”何芹嬌同學感人事跡,敬佩之情猶然而生。
何芹嬌,女,2001年出生,家住寸石鎮青山村12組,青山學校六年級學生。每天早晨,何芹嬌6點鐘起床,做好飯,安排好家中雜務,準時出現在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何穎慧的家,背起她向學校走去,幾年來,都是如此,何芹嬌同學家境貧寒,住在破舊的土磚房里。父親已經55歲,患有腎衰竭、泥沙型膽囊結石、白內障等多種疾病。家里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需要照顧。年少的何芹嬌同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小到大,從未買過新衣服,從未有過零花錢,從未外出逛過街,平時只能吃自家種的蔬菜。
回想想自己,心里慚愧不已,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的東西還嫌不好,貪婪地想要索取更多。而且,我們并沒有何芹嬌那樣善良,當我看完何芹姣的事跡后,心里就暗暗發誓,要學習她的精神品質。
巍的站著,一個急剎車,著點摔跤。我看了,心里為她著急,可是這離姑姑家還遠著呢?正當我猶豫時,我想起了何芹姣的事跡,便勇敢地站起來,扶著那位老奶奶坐到座位上,老奶奶裂開那干厚的嘴唇,對我笑了笑說:“謝謝你!這年頭這樣的年輕人不多了啊!”我聽了心里甜滋滋的,是啊!何芹姣她是多么堅強,貧困的生活并沒有磨掉她的樂觀與善良,平時哪個同學沒有學習用品,有了不懂的問題,她都會主動幫助,在院子里她經常幫助老人提水、撿柴。
何芹姣樂于助人,熱愛生活,人窮志不窮,也許當我們在吃大魚大肉時,她可能在吃自家種的蔬菜;也許我們在為爸爸媽媽買回來的東西不滿意,大發脾氣時,她可能在穿別人的舊衣服。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每當我聽到這首歌,都會想起何芹姣她的精神、品質,我要好好學習她的精神,這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同學們,讓我們把這份愛傳遞得更遠,使這種品質在中華大陸上煥發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