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興安盟工作報告篇一
·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記住我國的領土面積,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運用有關數據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
·運用中國人口分布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運用中國民族分布圖說出我國民族分布特征。
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
·運用中國地形圖概括我國的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布特征。
·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長江、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舉例說明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區別。
·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及其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結合實例說出我國跨流域調水的重要性。
地域差異
·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
·用事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認識區域:黃土高原、北京、長江三角洲地區、三江源地區
·運用地圖簡要評價某區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圖上識別某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
·舉例說明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舉例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根據資料,分析某區域內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
·以某區域為例,說明區域發展對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運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并舉例說明其城市建設成就。
·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等影響。
·結合有關資料說明我國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二)權重:地球與地圖部分約占15%;世界地理部分約占40%;中國地理部分約占45%。
五、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地理試題滿分為60分,與生物合考,共120分。考試采用閉卷、筆答形式,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試卷結構
試題類型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約占50%,非選擇題約占50%。
試題易、中、難的比例約為6∶3∶1。
興安盟工作報告篇二
命題以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為依據,以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教科書(以下簡稱“部編”教材)和與學生的閱讀水平相適應的課外閱讀材料為命題范圍。
考試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關注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培養探究意識,提高審美情趣。正確處理教材和課外語言材料的關系,以考查學生“得法于課內,運用于課外”的語文能力發展狀況。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積累與運用
1.字詞句
能夠正確識記、運用3500個常用字(見《語文課程標準》附錄5)。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字義,正確、美觀地書寫漢字。
能夠準確理解“部編”教材要求掌握的常用詞語的意義,并能正確運用。
能夠辨識、修改病句,能夠仿寫、續寫和改寫,能夠排列語序,使之銜接連貫。
2.古詩文默寫
能默寫《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篇目,并能夠運用古詩文合理表達。
3.語法修辭知識
結合具體語境考查語法知識及常用的修辭方法。
4.名著積累
以“部編”教材推薦書目為考查范圍,考查要點見現代文閱讀4、5。
(二)古詩文閱讀
1.能正確劃分朗讀節奏。
2.對古詩詞有賞析能力,主要考查分析古詩詞的意境、情感、哲理、思想內容等,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考查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4.能準確地翻譯文言句子,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內容,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注:古詩詞賞析取材于“部編”教材課內古詩詞;文言文閱讀兩個選段,一段取材于“部編”教材,一段取材于課外閱讀材料。
(三)現代文閱讀
考查學生閱讀記敘性、說明性、議論性文章以及實用性文體(如新聞、傳記、科普作品、演講詞、游記等)的能力。
1.積累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
2.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文章的要點。
3.體味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4.結合生活實際,對文章內容能寫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5.對文章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閱讀議論性文章,能夠把握作者的觀點,區分觀點和材料,理清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能夠聯系實際對文章內容進行初步探究。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夠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篩選主要信息,讀懂文章闡述的事理。閱讀科技作品,能夠領會作品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閱讀實用性文章,能夠根據體裁的特點,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及態度。
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夠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四)寫作
1.準確理解題目要求,中心明確,層次清楚,感情真摯,能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
2.寫記敘性文章,做到內容具體,詳略得當;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能寫游記、讀后感、書信、小傳等實用性文章。
3.能恰當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修辭方法,語言通順、生動形象,富于表現力,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4.能正確使用常見的標點符號,書寫規范、整潔。
三、考試形式、分值及難易度
1.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20分。
3.試卷內容及分值分配:
字詞句積累與運用約占10分;古詩文默寫、古詩賞析及文言文閱讀約占25分;名著積累及現代文閱讀約占35分;作文占50分。
4.題型:
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寫作
5.難易比例:易、中、難題比例約為6∶3∶1。
興安盟工作報告篇三
考生到場參加考試,必須攜帶報名時申報的身份證證件原件以及網上打印的準考證參加考試。如果遇到身份證證件失效或遺失的情況,應及時辦理有效的臨時身份證代替,其他類型證件(如護照、駕駛證)證明一律無效。
6.成績公布及成績查詢
考生參加完最后一科考試結束后,考試系統將同時顯示所有考試科目的考試成績。各地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必須在本批次考試結束后一周內在內蒙古會計人員綜合管理網上服務大廳公布考試成績。
7.《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考生在同一考試批次全部考試科目成績合格后,必須在考試成績公布之日的6個月內持報名時申報的身份證件原件、學歷證書原件(高中及以下學歷不要求)、報考時上傳的原版照片以及在校學生證明(如果選擇了是中專及以上在校學生)到報考所在地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指定地點接受信息核查并現場領取證書。信息核查發現有不真實信息,各地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機構不予簽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考試成績公布之日起的6個月內不領取證書的,視同考生自動放棄領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本批次考試成績不能再作為領取從業資格證書的依據。
三、考試收費標準
興安盟工作報告篇四
初中畢業生英語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其目的是全面、準確地考查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達到《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標準”)所規定的初中階段英語畢業水平的程度。
考試要有利于促進和引導英語教學全面落實“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于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渠道和提高學習效率。
二、命題依據
以“標準”為依據,結合本屆畢業生所用教材和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三、命題原則
(一)基礎性:注重考查學生對初中階段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
(二)適切性: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身心發展水平和現實差異,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發揮。
(三)應用性:著重考查學生在識記、理解英語知識的基礎上綜合運用語言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科學性:確保語言知識的準確性、語言表達的得體性,問題設計的層次性與合理性。
(五)導向性: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四、考試方式、試題難度及分值比例
考試采用統一命題,閉卷考試的方式。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試卷滿分120分。
試題難易比例:易、中、難題比例約為6:3:1, 其中選擇題的分值約為75分。
五、各題型分值與考查目的
(一)聽力理解(25分):主要考查英語口語的理解能力,通過聽來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單項選擇(15分):主要考查語境中恰當運用語法知識、詞匯知識和語用知識的能力。
(三)完形填空(10分):綜合考查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語篇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四)閱讀理解(35分):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獲取細節信息的能力;推斷和理解生詞含義的能力;進行簡單判斷和推理的能力;理解作者意圖的能力等。
(五)詞語運用(15分):主要考查根據音標或首字母提示填寫出句子中單詞的能力;考查根據句意,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完成句子的能力;考查根據漢語意思填寫出句子中單詞的能力。
(六)補全對話(5分):主要以書面形式考查學生交際用語的運用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七)書面表達(15分):
能較為準確地運用語法、詞匯,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能使用簡單的語句間的連接成分,使全文內容連貫。
短文有層次,有條理,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興安盟工作報告篇五
能辨析近義詞、反義詞。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能正確使用常見的多義詞。
能準確判斷常用詞語的感情色彩。
能正確使用量詞。
積累一定量的詞語(包括成語),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準確理解其意義,并能正確運用。
6. 掌握常用關聯詞語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