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霍拉舞曲教案反思篇一
《青春舞曲》為的歌舞綜合課,使學生在影像結合的氛圍中感受體驗作品不同的表現形式,使學生在作品中尋味:世界上有兩種東西當你失掉后才會發現其價值,那就是—青春和健康。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青春的腳步如云行水流,生活的道路靠我們探求,趁風華正茂,莫讓年華付水流,莫等閑百了少年頭,空悲切。讓我們抓住青春大好時光,努力學習,朝著自己奮斗的目標前進吧。我知道,此課對學生的思想是一次洗滌;對學生提高藝術素養又是一次機會。
本節課是以演唱為主線的綜合課,在整個教學中,通過《青春舞曲》這首歌曲,將教學課程中的各個環節有機的結合起來,并做到息息相通,環環相扣;以通過情境創設,使整個教學始終在愉快合作,輕松活潑、友愛融洽的氛圍中進行。
課堂常規教學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的試金石。在每節音樂課后,我常常問自己: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明確否?對學生的要求是否清晰?我的教學方法設計是否妥當?課堂上我的語言是否生動、確切精練?把學生“學”的效果和我“教”的效果相互聯系比較,細心找出問題,及時糾正。教學中,能堅持正確的教學方式,能大膽采取生動啟發,研究探索式的教學方法,把知識教學依賴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面上來,教學中,能注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自覺改變角色,以“朋友”的形象與學生真誠相對。
一、注重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創作活動
在教學方法上,變難為易,變厭為趣、變被動為主動、變機械為靈活。多變富于創造,既能促進學生智能最大限度發展,又不加重學生負擔,特別是情感上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激發,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得到音樂體驗。
例如:在創編活動中,把同學們分成3組,創編歌詞的,打擊樂伴奏的,創編舞蹈動作的,讓學生在音樂中盡情揮灑,這時的課堂氣氛應該是輕松和富有青春活力的。及時“鼓動”口號:(音樂擂臺,組組精彩)
創編舞蹈動作:說明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只要與歌曲的節奏相適應。也可這樣做:在興趣班教過的新疆舞的動作,找幾個有舞蹈基礎的同學作為骨干,讓他們小組合作編排練習后向學生展示。
創編節奏:老師提供一些打擊樂器:鈴鼓、碰鈴、木魚、響板等,在加上學生自己制作的串鈴、沙棰等,還可以擊掌、跺腳。然后分組進行自編節奏,師巡回并做相應的輔導。評價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評,主要是看哪一組的節奏與歌曲配起來音響效果最好。
創編歌詞:教師出示先自己創編的歌詞讓同學們視唱,鼓勵學生自己創編,內容可以是表現青春的,還可以是反映校園生活的。
教學中,努力實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注重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并認真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二、 讓學生感受到了怎樣才是課堂的主人
及時評價,是激發學生即興創作的良方,(你真了不起、你真博學、你的音樂素養真好)現在的學生有個性,膽大,上課不能總讓學生圍繞著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必須時刻關注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恰當的發表自我見解的機會與民主、平等、和諧的心理氛圍。有時放下老師的架子,樂于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平等地參與討論。要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與見解。有時還必須直面學生的疑難問題。學生有自己的.情感與思維,有自己的觀察和感受,有自己的疑惑和迷惘。如果脫離學生的思想實際,無視學生的精神需求,只是一味地進行空洞的說教,甚至于回避問題,就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上好課的主要根源是要對課標精神把握準,吃得透,不要在追求新形勢、新潮流上下文章,而忽視了音樂課的性質及精神的落實。在音樂課改這股春風中,每一個音樂教師都應在實踐中處理好發展與繼承的關系。多一些塌實的作風,少一些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風。這樣,我們的音樂教學改革才能更好地實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既熱愛音樂課,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與音樂基本技能,又能在音樂課中實現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更好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
霍拉舞曲教案反思篇二
在《青春舞曲》這一課中,我緊緊抓住音樂的本身特點,圍繞一系列審美活動————感受《青春舞曲》、歌唱《青春舞曲》、表現《青春舞曲》,引導學生在聽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并表現音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感受有:
新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感受《青春舞曲》之前,我先用多媒體來展示新疆的美麗畫面,讓學生更多的從視覺上去感受新疆的美麗,然后我通過引導和啟發,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聽賞中感受到音樂的內涵,感受到歌曲的風格特點。
音樂教學應給學生完整的音樂形象,在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欣賞不同的唱法,感受分析歌曲的風格和情緒,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習歌曲。
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在創編教學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在體驗歌曲的情緒意境中,運用多種形式積極創編表演,從而使學生在表演中進一步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對音樂的表現力。
霍拉舞曲教案反思篇三
音樂教學是引導學生審美感知和審美發現的過程,在《青春舞曲》這一課中,我緊緊抓住音樂的本身特點,圍繞一系列審美活動----感受《青春舞曲》、歌唱《青春舞曲》、表現《青春舞曲》,引導學生在聽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并表現音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感受有:
1、在審美中發展內心聽覺。新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感受《青春舞曲》之前,我先用多媒體來展示新疆的美麗畫面,讓學生更多的從視覺上去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然后我通過引導和啟發,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聽賞中感受到音樂的內涵,感受到歌曲的風格特點。
2、在審美中學唱歌曲。音樂教學應給學生完整的音樂形象,在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欣賞不同的唱法,感受分析歌曲的風格和情緒,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學習歌曲。
3、在創編中豐富情感體驗。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在創編教學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在體驗歌曲的情緒意境中,運用多種形式積極創編表演,從而使學生在表演中進一步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對音樂的表現力。
本課的不足之處:
1、本課涉獵的內容有點多,是我備課的時侯設計的,為避免面面俱到,要突出重點,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了這點,但感覺做的還不夠,有待加強。
2、因為是使用外校學生上課,在 師生配合默契度上差了一點,課堂氣氛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沸點。
3學生的演唱基礎差,在唱歌環節也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4課件的制作應該再豐富一點。
霍拉舞曲教案反思篇四
1、能對民族音樂感興趣,愿意了解民族音樂的相關風土人情與文化背景。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創編與表現活動,從中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場境。
3、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生學習興趣。
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曲調特點。
能為全曲分段,分辨各樂段的音樂特點
瑤族風情
課件展示:瑤寨風景、瑤族服飾、瑤族婚俗、瑤族長鼓舞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瑤族的風土人情,瑤族是一個古老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大山為依靠,趕山、吃飯、逐山而行,世代流動繁衍,是我國少數民族中遷徙最頻繁的一個民族。瑤族主要居住在廣西、湖南、廣東、云南等130個縣。瑤族有30多種稱謂,主要以頭飾區別劃分支系。訂婚儀式上,瑤族婦女往男方來賓臉上抹泥巴,以圖吉利,他們常常跳長鼓舞進行自娛自樂。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瑤族舞曲》,共同感受和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生活吧!
1、演唱主題音樂。
學生跟音樂演唱
2、欣賞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
思考題:1)全曲分為幾部分?
2)注意聽剛才演唱的主題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現?
3)聽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師小結:《瑤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據劉鐵山、茅沅同名管弦樂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曲,它展現了瑤族人民歡度節日的動人場面。全曲分為三部分,屬于帶引子的復三部曲式。
課件展示:
復三部曲式結構圖:aba
引子||:a:||||:b:||cdcab尾聲
第一部分:引子、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第二部分:主題音樂三、主題音樂四
第三部分: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1、給學生提供大鼓、碰鈴、木魚、響板、镲等打擊樂器,學生為《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即興配打擊樂器伴奏,分成四大組,每一組配一段。在配打擊樂器伴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部分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
第四組:第二部分主題
再現部分在老師的指導下配打擊樂器伴奏。
3、合奏《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
師:同學們,長鼓舞是瑤族常跳的一種自娛性的舞蹈,今天我們也隨著《瑤族族舞曲》一起走進歡樂的瑤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們的快樂吧!(按復三部曲式結構演奏《瑤族舞曲》,在演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會演奏樂器或沒有拿到打擊樂器的同學,可以用手拉成一個圈或者是即興創編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借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在表現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里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一、課前調動學生學習氛圍很好,運用了最短的時間與學生形成默契,在短時間內運用坐如鐘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還強調了學生的坐姿以及站姿。還讓學生模仿救護車的聲音,大膽的張嘴來模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將課程中所需要講解的知識點一一給大家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二、上課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還是可以的,主要是因為這節課在問題的設計上由淺入深,學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較好的組織語言回答,跟著教學的思路走。另外在與學生互動的環節選用的節奏拍打、畫旋律線、以及運用圖形譜等等形式輔助學生進行音樂欣賞,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題聽辨環節學生能很好的掌握。
一、學生在唱旋律的過程中,我沒有關注到學生演唱的準確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維左右了我,一方面設計的流程我是唱兩遍,因而就擔心時間不夠,就有點跑流程,沒能在這個關注到學生的演唱,這是課堂生成的問題,應該要及時解決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時刻關注學生。
二、本節課在時間的把握上也有問題,學生一般 情況來講在公開課上的反應是非常好的,都樂于表現自己,配合度也是相當高,前面的a段部分講解的非常順利,以至于時間比較充裕,到了b段的時候就明顯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聽辨環節,結構的講解環節時間就非常的緊張。因而在公開課比賽的過程中,一定要準確的把握好時間。
總體來說這節課完成的還算比較順利,然而作為一節常規課是很好了,但是作為優質課還是需要加強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節好的優質課,必須要在教學設計上新穎并且符合學生的學情,在教學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學生的實際,不一定越難的東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學活動律動都是輔助學生欣賞音樂的,而不是破壞音樂的美。并且一節好的欣賞課,還必須要能充分的將老師的專業素質展示出來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
霍拉舞曲教案反思篇五
我們在學習《青春舞曲》的時候,完全是由學生隨旋律獨立填詞完成的,幾乎沒有老師的一句教唱。學生唱的積極主動,教師教的愉快輕松,真正體驗到“解放”的感受。《青春舞曲》這課之所以產生這種效果,首先是因為歌曲貼近學生的生活,表達學生的心聲,蘊含著美好的寓意。這種立意與情境之美對學生有著深刻的感染力。同時,歌曲“動聽”“耐唱”,曲調優美,具有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使學生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百聽不厭,百唱不煩。這種曲調和音韻的美磁般的吸引著學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潤物細無聲”的審美功效。
另外,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而不只是觀眾,教師是策劃人和欣賞者而不是裁判員或評委,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使學生熱愛音樂,使音樂課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