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新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字精選篇一
最深情的禮物——無條件的愛
格要求”,代價就是失去了親密的關系和內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學家孫云曉說過,親子教育的前提就是親子關系,沒有好的依戀關系,父母只靠權威管教孩子,終有一天將發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壓制,終身陷入自我封閉的枷鎖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個孩子母親的電話,哭訴孩子跳樓自殺了,驚出我一身冷汗。冷靜之后才知道原來是一場虛驚。孩子父親生意失意,債臺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從沒放棄對孩子的厚望,無形中給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在日記中說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獨和恐懼,輕生的念頭有過多次了,第三次轉學的時候她甚至連續十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那時就感覺活著太累了。誰能想到,一個十幾歲的成績優秀的女孩子,心理會有如此難以承受之重。孩子母親過后哭著告訴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膽怯和無望,只是沒想到孩子會動了輕生的念頭。值得慶幸的是,在孩子即將從十五樓跳下去的時候,她想起了一些讓她留戀這世間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媽媽,想起了老師和同學,想起了那些讓她渴望展現自我的一系列活動。在一節笑對煩惱的心理輔導活動課上,我說,當你真有一天有了那處在黑房子里的感覺時,請你記住,打開窗戶,讓陽光透進來;開啟心門,讓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給時間,明天永遠充滿希望!在一次數學競賽活動后,我為每一個獲獎的學生花七元錢買了一個潔凈無瑕的玻璃杯,并對他們說,請你們記住,要把美好的自己當做一個完整無缺潔白無瑕的杯子,好好呵護,你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最棒,永遠別放棄自己!現在想來,留意每一個孩子的情緒變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價值連城。不經意間,也許,你就成就了一顆幼苗,甚至是一顆參天大樹。讓我們認識到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別讓意外發生在蓓蕾初開的季節。
最平等的溝通——來自心靈深處的信任
還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讓孩子內心升華起自我的榮耀感和愉悅感,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孩子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孩子怎么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力量,自己設定一個“法則”,孩子為了取悅父母,終身糾結困頓其中,而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動力。雖然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這樣就是取代孩子成為他靈魂的主人。簡單說,時刻記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導與訓誡,一旦失去了這種平等,孩子就很難和父母交心。對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給予,不要質疑孩子的動機,處處為難,甚至指責“奢侈”、“虛榮”,讓孩子以“乞討”的姿態出現,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時候,趁機換條件,只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孩子有無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自由之中,也讓我們在最簡單的教育生活中盡享那份幸福與安寧。
最新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字精選篇二
看到這句話,我就進行了自我反思,作為班主任的我平時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沒有做到這些?現在學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對班級進行量化管理,班內往往一天都會有多次違紀,幾乎天天被通報,天天看著這些違紀剛開始還自我安慰:沒事,孩子么終歸是孩子,如果不說不鬧天天悶在教師宿舍里那還叫孩子么?會原諒他們,細心地問問為什么違紀啊,以后不能在違紀了。可是,這樣的事情并不是一次兩次,往往一個宿舍每天都有違紀,長期這樣在好脾氣的人也會急了。或許還有第二種可能,違紀就違紀,虱子多了不咬人,隨他去吧。想想其實這兩種選擇都不可取,不過我們能怎么辦呢?讀完這本書,我有些想得開了,分和錢都沒學生們的成長重要,還是多問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耐心地對孩子們進行教育,一切為了孩子。
2、在把孩子當孩子部分有這么一句話: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秩序,我們就會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兒童是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愚蠢的事情。"還有把孩子當孩子,孩子就意味著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丁玲說過:"調皮的男孩是好的,調皮的女孩是巧的。"是啊老人們也常說:小時不蹭,長大了沒用。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一幫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燒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時自己壘的土灶現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壘出來。春天,自己扎風箏,用廢舊的塑料布扎八角風箏;夏天,扛著梯子到處掏鳥窩;秋天,那是收獲的季節,掰棒子,燒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別是過年的時候,鞭炮是放不起,我們自制洋火槍。雖然時時都伴隨著危險,但童年卻成為我最美好的回憶。
現在的孩子們沒有童年,他們成長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在沒有到成熟的季節就已經成熟,錯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在最具創造性的年齡,錯過了動手操作的好時機,陪伴他們的只有電視、電腦和作業。
老師和學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貓和老鼠,而應該是長輩和晚輩,是朋友,是玩伴。看完書現在想想有時我會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到操場上去參加他們的體育課,和他們一塊兒跑步,一塊兒做操,一塊兒做游戲。累了會躺在塑膠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這是會有許多的孩子圍攏過來,用假草皮葉子撓我的鼻子,我不會生氣,因為那時我感覺我也變成了一個孩子。軍訓的時候我會和孩子們一塊兒唱歌,拔河比賽時我會和孩子們一塊兒努力,利用好課外的時間多和孩子們玩玩兒,我感覺有一顆童心不會變老。
4、在賞識孩子部分有這樣一句話: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有哪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壞孩子呢?有時候我們不經意的一句鼓勵性的話就可以讓一個孩子高興很久,甚至可以改變他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也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批評會刺痛他的心,或許他會記你很久。我有這樣的記憶:高中時我因為一道物理題不會,滿懷期望的去問物理老師,可是老師當著全體同學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說:剛講過的題還不會,你剛才在干嘛了?就是這一巴掌和這一句話讓我在以后的物理學習中沒有了興趣,物理成為我高中學習的最大短板。
5、關注問題學生,發現他們的優勢和特長,記得與學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細節,往往都會令學生感動,從而親近老師。
班級內一個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困惑我一個學期了,他的名字叫許廣瑞。在他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親在新疆建立了一個工廠,這樣,父親常年在外很少有回家照顧孩子的機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了父愛,父愛是嚴肅、剛強、博大精深的。()缺少了父愛孩子就會缺少責任心,缺少擔當。許廣瑞的小學是從貴族學校開始的,那里的學生比較少,老師對學生的管理相對比較放松,這樣學生們就又少了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在小學四年級下半年,許廣瑞轉學到了市實驗小學。在那里他生活的也不是很快樂,因為,他回憶說班里一有什么違紀或不好的事情,老師首先要找到他。在這種長期的重復強化下,許廣瑞慢慢的也開始認為:我就是一個搞怪的孩子,我應該用這樣的方式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現在想想我這一學期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其實我的各種懲罰同樣是在對他錯誤的強化,讓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不遵守紀律的調皮孩子。
其實,這個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優點:頭腦聰明,反應快,特別是數學學習非常優秀;在家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計劃的規定好自己的時間,學習、練字、讀書,他可以連續兩小時沉浸在書中。練字的時候非常認真,這兩點我很難做到;可以很耐心的照顧自己的妹妹,雖然有時候也缺乏耐心去教妹妹畫畫,但還是比較負責的;從小在母親的督導下已經變得很優秀,我想只是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他還沒有真正的適應。寫到這里我有一種家訪的沖動,真想去看看許廣瑞的家,看看他生活的環境,或許他更適合在一個獨處的環境中學習。
對許廣瑞教育的改變是從上周六開始有計劃的。周六我去了姑父家,他是一名政治老師同時擔任學校的心理輔導師,我認真地請教了一下,大體說明了情況,從中了解到從小的生活環境讓他缺少了責任感,擔當的意識,這一個可以和他共同制定一個目標,慢慢的進行改變。
回想一下,其實許廣瑞也不是那么不討人喜歡,雖然和同學們相處的不是很融洽,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同學支持他。在以前的教育過程中我對他實行過懲罰,他從來沒有和我頂過嘴,都是很認真的去完成沒有怨言;我也認真的和他交流過,我們的談心很愉快,有時候可以交流兩節課;我還把他寫的字貼到我的辦公室,以此來鼓勵他,讓他知道老師很在意他;班里的板報我會征求他的意見,所有的大字板書都是由他完成,也給他很大的信心。多種的教育方式下,我們的關系一直很融洽。
昨天晚上自習課,許廣瑞又違紀了我是帶著火進的教室,但是見到他臉上、手上的墨水,畫得像小貓一樣,差點沒笑出來。也不知道是不是發自內心的,我帶他到我辦公室用香皂和溫水親自給他洗干凈,整個過程他都非常老實,任我擺弄。洗完以后讓他照照鏡子,慢慢的他笑了。或許已經有什么東西觸動了他的心靈,我想是我的行為打動了他。我們共同練了兩節課的字,最后我們認真的制訂了寒假和下學期的目標,因為許廣瑞寫字認真好看,班里寫獎狀的任務我也交給了他。在寫獎狀的過程中,許廣瑞輕輕地問我:老師,我可不可以有獎狀?我說:現在不行,這不是施舍的來的,需要你付出努力,相信你如果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標努力,下學期就可以贏得屬于自己的獎狀了。他肯定的點點頭,我想這事成了,相信下學期用不了多少時間,我會見到一個不一樣的許廣瑞。
昨天晚上我就和許廣瑞說:當你靜下來的時候非常可愛。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只不過我們沒有細心的去觀察。當然,班里有這么多的孩子,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細心觀察,總有遺漏的,可能更多的愛給了調皮的孩子,忽略了老實聽話的孩子。每一級孩子畢業后留在老師印象中的往往是調皮的孩子和表現優秀的孩子,或許我們應該平均去分配我們的愛了,給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最新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字精選篇三
專家王曉春老師曾用“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作為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位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
有學生因為特殊原因課落下了,我會利用業余時間給他們補課,及時與家長聯系尋找解決辦法。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贊,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們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學生之間打打鬧鬧,斗嘴絆腳,總認為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獲會讓我們驚喜。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這并不陌生,卻又那么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多彩的心靈世界,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學生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
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沒弄清楚學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學生,而且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當你理解了學生,批評學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學生,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啟示。
教育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藝術,蘊藏著許多智慧。一直以來,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就發生在我身邊,也曾經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經讓我憂心忡忡,也曾讓我牢騷滿腹,而我機械地做著、忙著、拼搏著。尤其,讀到“水彩筆的故事”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時也經常的遇到此類問題,但很少去動腦筋思考和觀察學生的表現,而是“無研究的教育”,這種簡單的教育,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對教師的能力也沒有絲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維習慣是,遇到事情總想問個為什么,猜猜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驗證,有時不妨多轉個彎想一想。
面對教育中頻頻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首先慌了手腳,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原因左右著他們的行為,我們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們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用我們的急躁表情和過激言語讓孩子害怕、叛逆、壓抑,而要尋找到合適的“點”,讓孩子自我成長。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呢?教育智慧從日常善于捕捉的點滴小事中來,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中來,從概括反思中來,從良好的心態中來只要我們以研究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向研究型教師努力,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明了化,你可以發現:原來教育可以如此輕松又愉悅!
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一書,我發現了真正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用愛心啟迪學生的智慧,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潛質。當然,我知道僅僅看完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正確運用該書中的正確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和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新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字精選篇四
讀過此書后,感覺到這是一本好書,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首先,我們應該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
1、追求可持續的質量——既要重視學習成績,更要重視人格塑造、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2、追求整體的質量——面向每個孩子,著眼于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最好的發展。
3、追求和諧的質量——以人格教育為核心,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發展的,但一定要協調發展。
語言智力、數理智力、節奏智力、空間智力、動覺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等。有一首詩寫到:駿馬能歷險,犁地不如牛;堅車能負重,渡河不如舟;生材貴適用,勿復多苛求。對于學生,不必強求。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
有三個候選人,他們分別是:
a、篤信巫醫,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而且嗜酒如命;
c、曾是國家戰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習慣,不吸煙,偶爾喝點酒,但大都只是喝一點啤酒,年輕時從未做過違法的事。
正是菲拉的這番話,改變了26個孩子們的命運。許多孩子后來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這個故事適合講給學生們聽一聽,特別是那些對自已、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的孩子們,也許這個故事真得可以改變一個或幾個孩子的命運。
我們老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前途,對學生充滿信心。學生是金子,老師要想方設法讓他閃光;學生是礦石,就將他鍛造成鋼鐵;學生是泥巴,就將他燒制成磚瓦。這樣,在素質教育的園地里,就能實現讓每一粒種子都破土發芽,讓每一株小苗都茁壯成長,讓每一朵鮮花都自由開放,讓每一顆果實都吐露芬芳。能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最新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字精選篇五
1、在了解孩子方面有著每一句話:在遇到孩子犯錯時,應先問“是什么”、“為什么”、再問“怎么辦”。
看到這句話,我就進行了自我反思,作為班主任的我平時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沒有做到這些?現在學校的管理模式就是對班級進行量化管理,班內往往一天都會有多次違紀,幾乎天天被通報,天天看著這些違紀剛開始還自我安慰:沒事,孩子么終歸是孩子,如果不說不鬧天天悶在教師宿舍里那還叫孩子么?會原諒他們,細心地問問為什么違紀啊,以后不能在違紀了。可是,這樣的事情并不是一次兩次,往往一個宿舍每天都有違紀,長期這樣在好脾氣的人也會急了。或許還有第二種可能,違紀就違紀,虱子多了不咬人,隨他去吧。想想其實這兩種選擇都不可取,不過我們能怎么辦呢?讀完這本書,我有些想得開了,分和錢都沒學生們的成長重要,還是多問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耐心地對孩子們進行教育,一切為了孩子。
2、在把孩子當孩子部分有這么一句話: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道:“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秩序,我們就會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兒童是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愚蠢的事情。”還有把孩子當孩子,孩子就意味著不成熟和不完善,只有不成熟才有成熟的需要,只有不完善才有完善的可能。丁玲說過:“調皮的男孩是好的,調皮的女孩是巧的。”是啊老人們也常說:小時不蹭,長大了沒用。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一幫小孩子跑到干涸的河里摔跤、燒荒、偷地瓜烤地瓜吃,那時自己壘的土灶現在想想也不一定能壘出來。春天,自己扎風箏,用廢舊的塑料布扎八角風箏;夏天,扛著梯子到處掏鳥窩;秋天,那是收獲的季節,掰棒子,燒棒子吃;到了冬天,特別是過年的時候,鞭炮是放不起,我們自制洋火槍。雖然時時都伴隨著危險,但童年卻成為我最美好的回憶。
現在的孩子們沒有童年,他們成長的太快,也成熟的太快。在沒有到成熟的季節就已經成熟,錯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在最具創造性的年齡,錯過了動手操作的好時機,陪伴他們的只有電視、電腦和作業。
老師和學生不是警察和小偷,也不是貓和老鼠,而應該是長輩和晚輩,是朋友,是玩伴。看完書現在想想有時我會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到操場上去參加他們的體育課,和他們一塊兒跑步,一塊兒做操,一塊兒做游戲。累了會躺在塑膠跑道上合眼休息一下,這是會有許多的孩子圍攏過來,用假草皮葉子撓我的鼻子,我不會生氣,因為那時我感覺我也變成了一個孩子。軍訓的時候我會和孩子們一塊兒唱歌,拔河比賽時我會和孩子們一塊兒努力,利用好課外的時間多和孩子們玩玩兒,我感覺有一顆童心不會變老。
4、在賞識孩子部分有這樣一句話: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有哪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好孩子,又有哪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壞孩子呢?有時候我們不經意的一句鼓勵性的話就可以讓一個孩子高興很久,甚至可以改變他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也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批評會刺痛他的心,或許他會記你很久。我有這樣的記憶:高中時我因為一道物理題不會,滿懷期望的去問物理老師,可是老師當著全體同學的面扇了我一巴掌,說:剛講過的題還不會,你剛才在干嘛了?就是這一巴掌和這一句話讓我在以后的物理學習中沒有了興趣,物理成為我高中學習的最大短板。
5、關注問題學生,發現他們的優勢和特長,記得與學生交往中一些有意思的細節,往往都會令學生感動,從而親近老師。
班級內一個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困惑我一個學期了,他的名字叫許廣瑞。在他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親在新疆建立了一個工廠,這樣,父親常年在外很少有回家照顧孩子的機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了父愛,父愛是嚴肅、剛強、博大精深的。缺少了父愛孩子就會缺少責任心,缺少擔當。許廣瑞的小學是從貴族學校開始的,那里的學生比較少,老師對學生的管理相對比較放松,這樣學生們就又少了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在小學四年級下半年,許廣瑞轉學到了市實驗小學。在那里他生活的也不是很快樂,因為,他回憶說班里一有什么違紀或不好的事情,老師首先要找到他。在這種長期的重復強化下,許廣瑞慢慢的也開始認為:我就是一個搞怪的孩子,我應該用這樣的方式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現在想想我這一學期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其實我的各種懲罰同樣是在對他錯誤的強化,讓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不遵守紀律的調皮孩子。
其實,這個孩子的身上有很多的優點:頭腦聰明,反應快,特別是數學學習非常優秀;在家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計劃的規定好自己的時間,學習、練字、讀書,他可以連續兩小時沉浸在書中。練字的時候非常認真,這兩點我很難做到;可以很耐心的照顧自己的妹妹,雖然有時候也缺乏耐心去教妹妹畫畫,但還是比較負責的;從小在母親的督導下已經變得很優秀,我想只是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他還沒有真正的適應。寫到這里我有一種家訪的沖動,真想去看看許廣瑞的家,看看他生活的環境,或許他更適合在一個獨處的環境中學習。
對許廣瑞教育的改變是從上周六開始有計劃的。周六我去了姑父家,他是一名政治老師同時擔任學校的心理輔導師,我認真地請教了一下,大體說明了情況,從中了解到從小的生活環境讓他缺少了責任感,擔當的意識,這一個可以和他共同制定一個目標,慢慢的進行改變。
回想一下,其實許廣瑞也不是那么不討人喜歡,雖然和同學們相處的不是很融洽,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同學支持他。在以前的教育過程中我對他實行過懲罰,他從來沒有和我頂過嘴,都是很認真的去完成沒有怨言;我也認真的和他交流過,我們的談心很愉快,有時候可以交流兩節課;我還把他寫的字貼到我的辦公室,以此來鼓勵他,讓他知道老師很在意他;班里的板報我會征求他的意見,所有的大字板書都是由他完成,也給他很大的信心。多種的教育方式下,我們的關系一直很融洽。
昨天晚上自習課,許廣瑞又違紀了我是帶著火進的教室,但是見到他臉上、手上的墨水,畫得像小貓一樣,差點沒笑出來。也不知道是不是發自內心的,我帶他到我辦公室用香皂和溫水親自給他洗干凈,整個過程他都非常老實,任我擺弄。洗完以后讓他照照鏡子,慢慢的他笑了。或許已經有什么東西觸動了他的心靈,我想是我的行為打動了他。我們共同練了兩節課的字,最后我們認真的制訂了寒假和下學期的目標,因為許廣瑞寫字認真好看,班里寫獎狀的任務我也交給了他。在寫獎狀的過程中,許廣瑞輕輕地問我:老師,我可不可以有獎狀?我說:現在不行,這不是施舍的來的,需要你付出努力,相信你如果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標努力,下學期就可以贏得屬于自己的獎狀了。他肯定的點點頭,我想這事成了,相信下學期用不了多少時間,我會見到一個不一樣的許廣瑞。
昨天晚上我就和許廣瑞說:當你靜下來的時候非常可愛。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只不過我們沒有細心的去觀察。當然,班里有這么多的孩子,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細心觀察,總有遺漏的,可能更多的愛給了調皮的孩子,忽略了老實聽話的孩子。每一級孩子畢業后留在老師印象中的往往是調皮的孩子和表現優秀的孩子,或許我們應該平均去分配我們的愛了,給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最新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字精選篇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孫云曉先生也一再強調培養習慣在孩子養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把他引到破產的地步。”的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甚至決定學生的未來命運。最近響應學校要求,認真拜讀了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這本書主要介紹了養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還例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向我們說明了養成教育的重要性,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所教育的學生正好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卻又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足夠的自控力,特別是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做人和做事,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影響最大的班主任,身上就肩負著更多的`使命,那么作為班主任到底如何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呢?結合孫云曉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在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報告會上,現場有家長提出,自己的孩子壞習慣“屢教不改”,這個缺點怎么辦?而孫云曉的回答很有意思,說“這是‘特點’而不是‘缺點’。這是兒童的特點。而兒童教育就是要反復。”可見學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班主任,我們當然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自覺服從班級管理,其實學生自身也不想犯錯誤,他們也渴望能夠不斷進步,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他們之所以犯錯就是存在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是可以通過家庭和學校的雙方合力來加以改正的,著名新聞工作者楊瀾就說過這樣意味深長的話:年輕,有資本犯錯誤。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清這一點的話,在我們的教育中就會減少很多負面情緒,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從而避免犯難以挽回的錯誤,與學生關系也更為和諧些,也更有利于我們學生和自身健康人格的培養。
哲學上強調量變引起質變,要求我們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孫云曉認為,對孩子好習慣要明確規范,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要清清楚楚。然后就是堅持,好的習慣只有堅持,才能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一件事堅持21天就會初步養成。而堅持90天后,就是一個成熟穩固的習慣。”孫云曉這段話給我們教育很好的啟示,其實我們學校每天都在身體力行著,那就是注重學校規章制度的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制約作用,他明確規范學生哪些可以去做,哪些不可以去做,就是所謂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我們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不斷從細微處引導和監督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然后逐漸由“有為”到“無為”,逐漸幻化成學生的內在自覺。譬如,光線良好的時候,不開教師用燈,教育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早讀,晚自習,上課及時趕到,教育學生形成嚴格的作息習慣;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亂扔垃圾,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從細微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吧!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孫云曉也在文章中強調:真正的教育都是潛移默化的。教師自覺地撿起一塊垃圾、擦干凈講臺、擺好教具等等,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模仿老師的行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比班主任三令五申地說教要強得多。還比如我們要求學生早讀課6:45之前必須要過來,那么作為班主任就必須在這時間之前過來,要不然我們憑什么要求學生也守時呢?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處處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教育無處不在,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各自現有教育資源,結合各種教學活動,把“做人、做事”的正確習慣的培養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以正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的班級管理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萬丈高樓平地起,這需要我們班主任不僅僅要細心,還需要足夠的恒心和耐心。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認清這一點,我們才能平和地應對這個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師生雙方合力解決,學生同時也要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一定會有成效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與孫云曉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對于父母和老師來說,你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未來。”我們和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幸福的未來,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一個小時就能解決的問題,他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合力,從小抓起、從細抓起、從現在抓起,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健康的人格,從而向著美的方向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