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中物理實驗論文篇一
摘要:物理學本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物理學的發展中,實驗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學自然也應該還原它的本色,要以實驗為基礎。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重要內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見一斑,但是在我國的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著“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動手;重結論、輕過程;重機械訓練、輕實質體驗”的問題。長此以往,實驗教學將會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因此,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研究就成為每一位物理教師務必要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現狀;問題;解決策略;培養創新精神;總結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高中物理實驗及其教學是物理課程和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基礎,又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當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那就是:實驗教學的重視與加強,實驗設備的添置與更新,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實驗教學的課堂上,經??梢钥吹揭恍┮姽植还值默F象,試舉三例:
現象一:媒體實驗就是學生通過媒體“看實驗”。過去的實驗“看黑板”,如今的實驗“看錄像”、“看投影”。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讓學生動手做的實驗卻用多媒體來展示,被稱為是“現代技術的運用”。
現象二:程式化實驗,雖然學生動手,但以單純的機械操作為主。學生根據教師講解的實驗目的、器材、步驟,像做廣播操那樣,按照規定的程式進行操作,去獲取教師(或書本)所要求得到的實驗數據(或實驗結果),而不需要去考慮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去做,更不必考慮實驗中可能會存在什么問題,以及需要如何去解決。
現象三:試題實驗,就是學生用筆“做實驗”。由教師編制的大量實驗試題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挫傷了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使實驗教學在“應試”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二、目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主要存在一下幾點問題:
1、實驗教學還處在“重知識,輕方法;重講授,輕活動;重結論,輕過程”的層面上,忽視學生實驗素養、實驗習慣、實驗能力的培養?,F在的.新教材中,物理實驗雖然在形式、編排和內容的設計上都明顯優于傳統的老教材,但是在學生實驗方面,在實驗的方式、方法和設計思想上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格局,沒有質的改變。
2、試題實驗,就是學生用筆“做實驗”,重練習、輕實踐。因為教師對實驗考查的題目太熟了,因而課堂上往往為了教會學生如何處理某類題,就將問題情境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而忽視了學生實驗結果的利用。
3、實驗教學模式僵化,物理實驗教學的基本原則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式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教師實驗教學理念陳舊,缺乏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無論學生實驗得到的數據誤差有多大,老師都歸結為實驗存在誤差,導致學生也養成了不良實驗習慣,不能從知識上分析實驗結果與結論不相符的原因,不能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很好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造成實驗作用甚微。
三、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策略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的過程,也是學生物理思維的訓練過程。教師應精心設計實驗教學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實驗活動,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達成各種實驗教學目標,使物理實驗更適合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和體驗。因此,為教學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改進的教學方式主要有:
1、“實驗――訓練”方式:
“實驗――訓練”教學方式,用于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應讓學生明白實驗“做什么”和“怎樣做”,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和理解。同時,學生實驗操作過程的合理、規范、協調、熟練程度,要通過學生不斷地反饋調節才能得心應手。教師的示范點撥,要精到、簡明、嫻熟。
2、“實驗――歸納”方式:
“實驗――歸納”教學方式,往往用于學生物理概念的形成階段。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像科學家那樣地思維,自己構想實驗方法,控制實驗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在實驗中測量數據,獲取信息,交流信息,處理信息,在信息中尋找和發現規律。從物理現象的觀察和物理實驗的研究分析中歸納出結論,是高中學生學習科學歸納思維方法的有效途徑。
3、“實驗――應用”方式:
“實驗――應用”教學方式,通常用于學生物理概念、規律的復習和應用,并不局限于實驗室。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學生很有興趣,但已超越物理學科學習的具體情境。設想以實際的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實驗探究為特征,引導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遷移到現實生活中,解決真實的問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倡導學生學習創新精神的培養
笛卡爾曾經說過:“科學產生于懷疑”。充分利用設計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審視傳統的物理教學,我們的觀念總是強調確定性,排斥可能性,在這種教育的熏陶下,培養的學生往往長于求同,而弱于求異,其結果往往是墨守成規,缺少創新。要真正塑造創造型的人才,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勤于觀察、敢于質疑、勇于發問,即便對那些已成定論的東西也不妨去重新審視或爭論一番,使之不成為僵死的教條。
如:以測量性實驗為例,由于每一種測量儀器都有其基本的固定的作用,如用刻度尺測長度、用天平測質量等,但如果要求突破測量儀器固有的功能(局限性)去測量一些看似沒有因果聯系的物理量,這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品質無疑是一條“綠色通道”。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創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使學習事半功倍,同時也使教學變得更簡單。
總結
在實驗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們對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逐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教育過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斑^程即是知識”,使學生學會學習是走向社會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促使學生把教材中學到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在實驗探索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鞏固已學知識、激發學習欲望、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學習力。
參考文獻:
[1]推課改實驗區各種版本物理實驗教科書的策略研究.物理教學
[2]中學物理教學參考.,9:339
[3]中學物理教與學.(2)
[4]閻金鐸,郭玉英主編.《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
高中物理實驗論文篇二
一、正確處理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的主次關系
一般來說,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有課堂導入、激發興趣、知識驗證、情景再現、學習引導等,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最后共同得到正確的物理知識,整個過程教師是主體,學生是配角,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有明顯的不足。探究實驗參與的主體是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有學生的感官、思維的參與,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有極好的培養效果,其效果遠大于演示實驗。因此,在整個物理實驗教學中,應把演示實驗放在配角地位,把學生探究實驗放到主角位置上。
二、盡可能地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
八、九年級學生年齡大都在14-15歲,他們具有好動、好奇且喜歡親身體驗的本性,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圖片展示和體驗性實驗對學生學習掌握、理解物理概念規律、能力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兩者雖都為感性認識,但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感受也更深,記憶理解也更深刻,因而根據實驗條件和學生情況,將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是學生掌握知識、加深理解、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三、改造拓展課本內的探究性實驗
課本中安排的實驗因受到學生的知識水平的限制,往往都只限于“就事論事”,沒把隱藏在實驗中豐富的物理知識完全展現出來。如果對這些實驗進行改造、拓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對知識的承啟作用。如在學完滑動變阻器后,將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的改變電池節數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改為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既復習鞏固了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這部分知識點,又加深了這部分知識的理解,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對后面的測小燈泡功率實驗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2.對知識面的拓展。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增加一個同樣形狀同樣光滑的橡膠塊,就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材料、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蠟燭這邊能否看到另一個像,這像是怎么產生的?等等,這些知識面的拓展,不僅能克服學生由于錯誤的生活“經驗”造成對物理知識的誤解,還能鞏固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初中生最不喜歡重復老師做過的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日常常見的物理現象。如將這些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改為不常見的類似的實驗,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物理課教學的趣味性。
四、加大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樹立科學的研究態度
實驗設計是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最綜合、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既有利于他們運用知識,又有利于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實驗設計可分為實驗理論驗證設計和應用產品設計兩大類:1.實驗理論驗證設計,指的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現有的條件(器材)設計一套科學的實驗方案,采用控制變量、等量替代等科學方法對自己的猜想、疑問進行驗證與推翻,實現自我答疑,在不斷的設計、完善、推翻過程中完成知識和能力的螺旋式升華。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完全可以大膽讓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課本中的每個實驗,學生的能力就在設計中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2.應用產品設計,指的是學生通過設計,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生活生產的工具,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學完電磁鐵后,可讓他們設計一個自動控制電路。許多學生都完成了任務,設計出自動報警裝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防盜報警裝置等等,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我們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應大膽創新,積極改革,把能力培養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邢耀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芻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01)
[2]周建峰.通過物理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設計[j].物理教師.20xx(04)
高中物理實驗論文篇三
摘要:初中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主要合理利用實驗教學法來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很多教學方法的誤區是很容易將學生引入一個錯誤的學習方式的,因此,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對于理論知識的合理引用。針對學生的具體實踐情況來分層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的教學,這樣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是有很高的提升的。本文將針對一些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驗教學具體方面來進行一些自己的闡述,希望對于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意識
物理的許多基礎知識是基于實驗開展的,因此通過實驗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有更好的理解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物理實驗室很考驗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一些物理知識發展能力的綜合水平測試手段都是通過實踐步驟來完成的。因此,教師在對于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進行考察測評的時候,也要采取一些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強化實驗教學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在推動物理知識應用,提高物理教師質量和效率的積極作用。
一、突出實用性
物理教育的很多用處都體現生活方面,因此實用性是很關鍵的。在調動學生參與物理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性很重要。因為實用,所以才要加強學生對于實驗學習的理解,每個學生探索實踐的過程都是他們思考能力顯著提升的過程,因此,在對一些具體的實踐分析問題進行講解和解答時,要以合作交流,辯證分析為前提,加強學生對于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觀察事物變化并且進行具體獨立思考分析的過程是對于提升學生科學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而關鍵的部分。許多教學單從學習知識的角度看,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但是在實用性角度出發就顯得相形見絀,因此重視培養學生對于實用性的掌握能力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活動形式。例如,在講解伽利略觀察教堂里吊燈擺動從而發現了單擺振動的規律課堂內容時可以結合牛頓由于觀察蘋果落地而發明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等一些生活中善于發現的實例給予闡述,讓學生加深理解。
二、擴展實驗的范圍
在教材上設定的實驗案例是教學過程中必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一些針對其他教材內容而開展的實驗就沒有能夠引起老師的合理重視,這樣一來,許多教材內容只能通過教師自己的口頭講解來進行分析,學生也只是對于知識進行復制和吸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沒有學習興趣的很大原因,因此要想法設法的讓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所需要材料,然后根據課本內容自己制作教具,這樣一下,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壓強這節內容時,我會讓每位學生都用圓規和橡皮泥做壓強實驗:圓規的尖端可以放在橡皮泥上和平放在橡皮泥上,這樣一下可以明顯得到一些印記深度不一樣的實驗結果,這就說明壓強與受力面積有關;這樣雖然很簡單但是卻很實用的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實驗學習時很有幫助的,而且在實驗教學中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三、將實驗向日常生活延伸
學生的課外實驗和小制作,是鍛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于知識的理解的能力的有效方法,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所設計實驗的一些現場和結果可以讓教材內容跟進變得更加輕松容易。而且課堂氣氛會十分活躍,很多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知識基礎上所進行的集體性活動是很有影響的。尤其是叫教學內容與日常的生活實踐想聯系,那么教學和學習都會有所裨益。例如學習能的轉化,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課堂實驗效果不明顯,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利用課余實踐觀察做機械鐵門時剛才所出現的火花,從而在這種課外研究的過程中能夠有自己的理解。同時,在尋求和課外生活聯系時尋找好延伸點,做到課內、課外實驗相銜接。同時,一些實驗內容和實驗任務的安排是要有一定層次的,要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讓每個學生都有操作機會前提下,對于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然后教師對于一些存在難度的步驟進行講解督導,及時對于研究成果做一定的總結和回報,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知道自己的基本情況,從而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充實自己,增加自己長處,對于短板有自己的訓練和研究。
四、加強對學生探究性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
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的教材所需實驗材料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有自己的理解從而有所創造和發明,相信利用自己的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學習的過程會給他們的學習過程留下很深刻的影響。
五、總結
在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中,每個教師都要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實踐教學的具體分析和談及,并且最終形成一個科學有效的實驗發明,發散學生思維,創造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對于實驗教學的理解程度加深等都可以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有所表現??傮w來說,就是要用積極有效的引導手段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基。
參考文獻:
[1]司金濤.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與應用[j].時代教育,2014,(18).
[2]陸偉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模式新思考[j].考試周刊,2014,(40).
高中物理實驗論文篇四
摘要:在新課改要求下,實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突出。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舉足輕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它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手段。
本文對高中物理課中實驗教學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它以實驗作為檢驗其的理論正確性,物理概念和定律,是通過反復的實驗發現的。
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能開拓學生思路,鍛煉學生的獨立觀察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怎樣應用實驗教學呢?
1合理運用演示實驗教學
演示實驗教學是指教師借助實驗設備和材料、影像資料、數字化媒體把教學中復雜、抽象的理論定律、原理通過實驗演示給學生,從而把復雜的定律簡明化、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幫助學生對定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演示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演示實驗教學要注意一下幾點:
(1)明確目的、充分準備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教學是向學生展示原理、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學生能通過演示實驗直觀地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所以,教師事前做充分準備,認真備課,了解教學內容,對儀器設備、實驗材料要仔細檢查,以保證實驗的安全和實驗良好的效果,明確哪些實驗是教材和大綱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哪些是可以適當補充的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的小實驗。
使教師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能準確的反應教學內容的原理,以提高教學效果。
(2)動作標準,操作規范演示實驗教學能充分發揮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和認知規律、鍛煉其觀察和思維能力、提供示范鍛煉實驗操作技能。
因此,教師要在操作方法、操作順序及儀器使用等方面動作標準、規范操作。
在實驗開始前,教師要對實驗的目的和要求、實驗原理、所用儀器設備及正確使用、實驗的操作過程等,作必要的說明或演示,以增強實驗的目的性,增加實驗演示效果,要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拆卸時先斷電源,后拆線路;線路要整齊標準,正負極導線、零線火線區分開,主輔電路區分開。
總之,演示實驗時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并且有些實驗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如不規范操作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所以,教師操作的規范性,是使學生養成認真規范、嚴謹求實的良好學習習慣,也是完成實驗教學目的的前提。
(3)運用多媒體演示實驗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越來越多地運用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
多媒體演示實驗能充分展示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模擬在課堂上不易進行的、有一定危險的物理實驗,并且對于需要認真分析、反復觀察的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的重復播放、慢鏡頭播放,讓學生反復觀察、分析。
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的運動規律時,由于動作過快,學生很難再瞬間完成的實驗中觀察其速度變化規律。
如果通過多媒體將視頻進行反復播放,或是慢鏡頭播放,就可以讓學生從中觀察、分析、總結其運動規律。
有條件的還可以制作flash動畫模擬自由落體運動,對學生的理解會有很大幫助。
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危險性較高、財產損失較大的實驗的錯誤操作所帶了的后果,提高學生對實驗的重視,以規范學生實驗時的操作,同時避免危險和財產損失。
如由于電路連接錯誤產生電源短路,從而引起的火災和實驗器材損壞的實驗演示。
2重視學生分組探究實驗教學
現代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的主人。
實驗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實驗設備和材料,通過規范操作,引起某種物理變化,觀察這些物理現象,驗證或獲取物理知識的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對待、充分準備為保證實驗的效果和安全,教師事前要先進行實驗,對實驗設備和實驗材料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講授或談話等形式對實驗的目的和要求、理論依據、實驗設備的正確使用、實驗的操作過程和要求等作充分的實驗說明。
實驗過程中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親自動手,教師要適時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在實驗中的錯誤。
實驗結束后,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總結,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并由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通過反復的實驗驗證物理知識和原理,通過物理實驗使學生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與實驗聯系在一起。
開放和多變物理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規范的操作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科學、合理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物理實驗教學,促進物理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高中物理實驗論文篇五
摘要:信息技術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多媒體cai進行演示實驗,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提高了實驗的精度。借助于通用軟件如excel和數字信息系統實驗室對物理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推理和歸納總結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數字化信息技術整合
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實現了實驗手段多樣化和現代化,能夠創建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有利于學生獲得直觀體驗
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以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為目的,對實驗在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綜合科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實驗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演示實驗,教師操作,學生觀察,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物理規律。由于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及實驗儀器、實驗設備的性能制約,多數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以及物理現象可見度較低,無法讓全體學生同時獲得有效的刺激,難以形成直觀的感性認識。
新課程理念重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演示實驗,不僅要求學生關注所觀察的實驗現象,同時要求引導學生理解該物理現象是用來說明什么問題和怎樣說明問題的、了解實驗裝置的工作原理。學生分組實驗,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設計實驗,獨立操作,重視學生實驗技能的提高,使學生能正確使用高中物理實驗中的儀器和工具,獲得準確的實驗信息,避免刻板的技能訓練,以適應對技能要求的不斷變化。實驗是了解、研究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是信息獲取、信息演繹、歸納的過程。演示實驗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獲得直接觀察經驗,體驗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學生分組實驗采用探究式教學,根據探究活動的需要,增加學生在實驗室的活動,練習使用各種實驗儀器、實驗設備,嘗試實驗設計,收集實驗數據并歸納、總結實驗規律。
二、有利于學生探究物理本質
1.動畫模擬與真實實驗相結合。
在傳統實驗的基礎上,可利用實驗模擬動畫,展示實驗現象發生的全過程,利用交互功能控制過程的進行,強化觀察主體,引導對物理現象的分析,增強實驗效果;可應用信息技術疊加分析性信息,搭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橋梁”,使學習者更深刻地理解客觀物理規律及其應用。在“平拋運動”的教學中,利用實驗演示平拋運動的物體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同時開始運動、同時落地,得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的結論,現象不明顯,結論的得出略顯牽強。而利用flash動畫模擬、重現運動過程,過兩個小球連一條直線,使直線隨小球一起下落,放慢動畫速度,發現直線始終保持水平,學生自然、合理地接受了實驗結論。2.利用動畫技術模擬無法用傳統實驗演示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創設生動形象的物理情境。在“波的形成和傳播”的教學中,僅利用繩波的演示,學生很難發現質點的運動與波的傳播的關系。而flash動畫演示,繩子被形象地分解為一個個質點,動畫模擬波的形成和傳播、質點的運動,清楚、直觀地演示質點的運動與波的傳播的關系,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模擬實驗規則不允許操作或進行的技能訓練。模擬物理實驗不受實驗一般規則的限制,學生可自由地進行模擬實驗的“操作”。在虛擬物理實驗室中利用相關課件,可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去獨立“操作”。例如觀察課件所模擬的電流表或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測量值超過了量程、電源短路等誤操作情況下發生的'現象,既保護了儀器又規范了學生的操作習慣。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放性的操作環境,如學生在虛擬場景中拆解游標卡尺,練習測量(如測量圓柱的直徑、圓桶的深度和內徑等),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測量方法和讀數)進行針對性訓練,完成了對游標卡尺的結構、測量方法及讀數的意義建構。
三、有利于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
信息技術能使實驗信息處理高速化和智能化,一些通用軟件(如excel)的數據處理界面非常接近實驗數據的分析方式,數據以圖表的形式顯示,有利于分析實驗數據。如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用記錄表中的數據創建excel數據表,生成點線圖,有助于學生發現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dis可以替代打點計時器、彈簧秤、溫度計、壓強計等儀表,可以測量傳統儀表無法測量的物理量,如測量瞬時速度(光電門)、磁感應強度(霍爾傳感器)、微電流(微電流傳感器)等。替代不是簡單的功能重復,而是測量范圍的擴展,是測量精度、速度的提高,是對電磁學實驗中暫態現象的觀察與記錄。
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整合,發揮傳統實驗與信息技術各自的優勢,優化實驗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學習并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吳朝勁以信息技術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索與開放.《教育信息技術》,,第9期。
2.李明淺談物理實驗中多媒體的運用.《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第3期。
高中物理實驗論文篇六
摘要: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既可以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化解難點和突破重點,也可以展示直觀的、宏大的、精巧的物理實驗過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激發、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愛好和求知欲望,讓學生對物理實驗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在初中升學考試中,提高他們對試題的分析能力和作答能力。若能把這兩者進行有機整合,就可以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實驗;資源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擁有文字、文本、圖像、視頻、色彩、聲音等強大的處理功能,可以展示直觀的、宏大的、精巧的物理過程,也可以編制、營造、優化出符合學生視覺、聽覺、思維特點的認知教學環境,使教學豐富多彩,輕松簡捷,增強教學效果。物理實驗教學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動手、動眼、動腦的過程,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能,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僅僅依靠信息技術或演示實驗教學,并不能完整地為學生提供探究知識的平臺,因此筆者認為尋找一條把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實現更好需要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
一、信息技術運用于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優越性
“信息技術”是把一些文字、圖像、動畫、圖形、視頻等各種媒體有機結合,應用計算機的相關技術,形成一個可以去操縱和控制的交互平臺。信息技術有極強的動畫模擬、處理文字、資源優化的優勢,在物理教學中能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把握物理實驗情境中的動與靜,去模擬物理實驗,開辟新的學習途徑,創造性發揮信息技術整合物理實驗教學的優勢。在當前形勢下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必須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去篩選,在龐大的數據庫中攫取最有效、最有價值的資源,然后教師應用計算機技術,把握教材信息,發揮教師特長,把一些學生難以突破的重難點知識用信息技術模擬,展現為動畫、圖形和圖像等,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能快樂地接受新知識,突破重難點,也能避免一些物理實驗帶來的危害,有效保護學生自身安全,因此,信息技術有很大的優越性。當然也不是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而不顧及實際,不是信息技術越多就越好,也不是盲目地把所有的物理實驗進行動畫模擬圖方便,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盡可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反對把實驗室能完成、直觀形象簡單的實驗也全盤模擬。例如,在家庭電路的高壓電弧觸電、跨步電壓觸電、單線觸電和雙線觸電,牛頓第一定律中絕對光滑的接觸面和無線長的軌道,固態、氣態、液態三種物質的微觀模型等,應用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可以解決。但是如滑輪組實驗的機械效率、比熱容實驗、簡單的串聯和并聯電路等最好在實驗室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二、信息技術和物理演示實驗有機篩選
(1)真實、生動、形象、直觀的實驗,教師直接進行演示或者是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沒有辦法進行或者是在實驗室辦不到的實驗,最好是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動畫模擬。與生活比較貼近,能生動、形象地反映物理知識的物理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實驗室里有自主發揮的空間,讓他們自己設計實驗,探究實驗結論,激發出了對物理實驗學科的向往。例如:在紅外線和紫外線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中的動畫和視頻,讓學生了解到紅外線在生活中對人類有什么幫助,紫外線在生活中對人類有什么幫助,這兩者又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能聯想實際生活,又從理性上總結出紅外線的熱效應和紫外線的化學作用。上述實驗,必定會引起學生的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去認識物理規律。但是,一些實驗沒有辦法進行或者是在實驗室辦不到,例如學生要觀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設置實驗不僅浪費很多的時間而且效果不理想。凡是遇到這些情況,教師應該借助于信息技術,輕松地實現教學效果。(2)模擬宏觀的、微觀的或者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和過程。在多彩的物質世界中,可以模擬出各天體簡單運動變化的規律,學生可以通過動畫模擬了解到天體之間存在萬有引力,而且在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和太陽組成的這個整體很像原子的結構。分子運動理論是比較抽象的,部分實驗在實驗室難以完成,例如以擴散現象為例,氣體擴散(空氣和二氧化氮的擴散)現象實驗室可以辦到,液體水和硫酸銅擴散實驗也可以實現,唯獨固體擴散實驗需要的時間太久了,或許要幾年,實驗室或課堂上幾乎不可能實現,僅憑單純的教科書圖畫讓學生去想象很難理解。當然,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解決這一瓶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越性,用先進的計算機動畫模擬固體擴散現象和分子的微觀世界,從而得出分子熱運動不僅可以在氣體和液體中可以發生,在固體中也可以發生擴散現象,輕松地總結出了分子熱運動理論。電荷在導體中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這個知識點是比較抽象的,我們都可以進行動畫模擬并與水流進行比較學習,可以解決學生不理解的難題。
三、信息技術整合物理實驗,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中考成績
在歷屆物理中考試題分析中可見,實驗題部分的總體得分較低,正確率僅僅是30%左右,筆者在多年教學中總結了一下,一是中考實驗涵蓋的內容太多,知識面牽扯甚廣記不住,二是物理中考試題中,易錯和相近的知識點對學生的干擾很大。中考前學生沖刺復習時,要是把考試大綱中的每一個實驗都要重新詳細地講述,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混淆的部分仍然是難以突破。這時候,就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點來完成教學目標。比如:探究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這三個實驗是每年中考熱點,在光學實驗中上課時教師都已經很認真地做了演示實驗,而且很多教師也指導學生做了分組實驗,總結出了規律,探究了考點。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使物理實驗更形象、更直觀、更完整,克服了種種缺陷。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將信息技術和物理實驗有機整合,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一定會實現。
高中物理實驗論文篇七
【摘要】所謂的實驗能力,是指在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和方法后,能夠自己創造實驗、觀察條件、進行操作、取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最后得出結論的能力。實驗技能和實驗能力在要求上是不同的,能力是技能的升華。實驗教學是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如何避免在物理教學中把實驗作為一種掌握知識的方法來提倡和作為一種專業的技能來訓練,科學地、正確地、有效地使用實驗教學手段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實驗技能,還將技能轉化為一種能力,是我們要著重研究的一個問題,下面談談一些關于實驗教學改革的個人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改革
一、正確處理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的主次關系
一般來說,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有課堂導入、激發興趣、知識驗證、情景再現、學習引導等,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最后共同得到正確的物理知識,整個過程教師是主體,學生是配角,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有明顯的不足。探究實驗參與的主體是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有學生的感官、思維的參與,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有極好的培養效果,其效果遠大于演示實驗。因此,在整個物理實驗教學中,應把演示實驗放在配角地位,把學生探究實驗放到主角位置上。
二、盡可能地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
八、九年級學生年齡大都在14-15歲,他們具有好動、好奇且喜歡親身體驗的本性,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圖片展示和體驗性實驗對學生學習掌握、理解物理概念規律、能力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兩者雖都為感性認識,但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感受也更深,記憶理解也更深刻,因而根據實驗條件和學生情況,將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是學生掌握知識、加深理解、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三、改造拓展課本內的探究性實驗
課本中安排的實驗因受到學生的知識水平的限制,往往都只限于“就事論事”,沒把隱藏在實驗中豐富的物理知識完全展現出來。如果對這些實驗進行改造、拓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對知識的承啟作用。如在學完滑動變阻器后,將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的改變電池節數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改為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既復習鞏固了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這部分知識點,又加深了這部分知識的理解,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對后面的測小燈泡功率實驗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2.對知識面的拓展。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增加一個同樣形狀同樣光滑的橡膠塊,就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材料、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蠟燭這邊能否看到另一個像,這像是怎么產生的?等等,這些知識面的拓展,不僅能克服學生由于錯誤的生活“經驗”造成對物理知識的誤解,還能鞏固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初中生最不喜歡重復老師做過的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日常常見的物理現象。如將這些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改為不常見的類似的實驗,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物理課教學的趣味性。
四、加大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樹立科學的研究態度
實驗設計是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最綜合、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既有利于他們運用知識,又有利于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實驗設計可分為實驗理論驗證設計和應用產品設計兩大類:1.實驗理論驗證設計,指的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現有的條件(器材)設計一套科學的實驗方案,采用控制變量、等量替代等科學方法對自己的猜想、疑問進行驗證與推翻,實現自我答疑,在不斷的設計、完善、推翻過程中完成知識和能力的螺旋式升華。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完全可以大膽讓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課本中的每個實驗,學生的能力就在設計中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2.應用產品設計,指的是學生通過設計,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生活生產的工具,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學完電磁鐵后,可讓他們設計一個自動控制電路。許多學生都完成了任務,設計出自動報警裝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防盜報警裝置等等,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我們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應大膽創新,積極改革,把能力培養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邢耀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芻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01)
[2]周建峰.通過物理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設計[j].物理教師.20xx(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