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一
話說一次瘟疫時,洪信誤放一百零八魔君,怕皇帝責怪,便坐臥不安三十多年。此時有個叫高俅的人,游手好閑,深得徽宗喜愛,從此作惡多端,使百姓苦不堪言。這時,魯達、林沖、史進、宋江依次出場,捍衛正義,與大貪官斗智斗勇,湊成一百零八將,上梁山,做好漢。皇帝聽說,召他們做了戰士。但最終有的血灑疆場,有的冤死,令人惋惜不已。
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是,當李逵去找魚牙主人時,正巧他來了,“只見兩人一個渾身黑肉,一個遍體霜膚,一黑一白在蕩漾中打成一團,絞在一塊,很是刺眼。”原來,這魚牙主人是浪里白條張順!好漢真是不打不相識啊!這本書寫了北宋年間朝廷腐敗,奸臣當道,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最終走向失敗的故事。
書中塑造了宋江、李逵、林沖、花榮等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松,他武藝高強,在景陽崗徒手打死了一只老虎,他敢做敢當,光明磊落,為了給哥哥報仇,打死了壞人西門慶。
我覺得水滸傳特別好看!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二
今年,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由于我買的是“一百二十回本”,也就是《水滸全傳》,所以我花了一個學期才看完。看完之后,這本書很難讓我忘記。這本書主要講了洪信放出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然后天罡地煞陸陸續續出現,最后都在梁山落草。一開始梁山主是王倫,但由于有一排擠,被林沖殺了。后來晁蓋當了梁山主,但不幸被曾頭市的史文恭的藥箭射中身亡。最后由宋江擔任梁山主。后來,宋江等人招安了。一開始他們去征遼,沒有死一位頭領。后來他們去征田虎,不僅沒有死一位頭領,還降服了許多人。再后來他們去征王慶,死了許多降將。孫安暴疾身亡,其他降將和公孫勝都拜辭而去。最后宋江等人去征方臘,金大堅、皇甫端、蕭讓和樂和都被留在了京師,接下來更不順利,每到一處都要死兩三個頭領,回到京師后只剩下三十六個頭領,其他的要么陣亡、要么病故、要么不愿恩賜、要么坐化、要么被取回。最后由去世了一些人。黃帝夢游梁山,賜錢在梁山建造廟宇、祠堂。雖然宋江一開始獨霸一方,但后來招安后,雖然東征西討,卻官卑職小,而一開始高俅卻“平步青云”,做到了殿帥府太尉,難道一個踢球的本事這么大,能頂的上消滅四方賊人?由此我們看到皇帝昏庸,奸臣當道;而忠良雖然立下赫赫戰功,最后卻被奸臣所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三
暑假里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這本書讓我突然對這108位梁山好漢肅然起敬,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人物更是多,比如:謙虛謹慎、仗義疏財的宋江,沉著冷靜、足智多謀的吳用,性格剛烈、重義氣的武松……。他們個個身懷絕技,都講義氣,我很羨慕他們之間的感情。我最喜歡的人是武松,他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睛射寒星,胸脯恒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心雄膽大,骨健筋強。武松打虎,讓人敬畏他的膽識,讓人驚嘆他的勇猛,因此我特別崇拜他。如果我在那個時候的話,我一定拜他為師,讓武松教我武術,成為一個武林高手,為民除害,幫助大家。
當然,梁山好漢的聚集為的是為民除害,除了那些搶奪別人財產的人,除了那些欺壓良民百姓的人,邪打不過正,這種勇氣使梁山好漢團結一致,有勝有敗,他們既不驕傲,又不氣餒,這才是真正的好漢英雄。
這本書告訴我藝高人膽大,要做出一番大事,首先要具備高超的本領。在學習生活中更是如此,一個人若渴望成功,唯有不斷提升自我的實力,這樣才能踏上輝煌的道路,梁山漢子正是給我做了個好榜樣。(陳科含)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四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陷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忠,即是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對大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后,對高逑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總上吊自殺這也是忠。一個%26“義%26”字,包含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甘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26“義%26”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26“義%26”字。義,可以解釋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強烈的正義感告訴他們是與非。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他們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凍結,只是他們的靈魂與社會上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26“義%26”滲透了我們的生活。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冽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中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傳,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五
《水滸傳》是最經典的中國名著之一,與它相關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和《西游記》,也稱中國的"四大名著"。
在《水滸傳》中,奸臣當道貪官橫行的北宋,一百零個好漢各有不同的原因和情祝,先后聚義,紛紛被逼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濟貧,走上反抗的道路:"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粗中有細,非常直率真漢子;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官府的剝削而活不去;智多星吳用為托搭天王晁蓋獻計,聯手智取;武松庶民,他疾惡如仇,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總算造反;宋江三打祝祝三莊,英雄排座次,大鬧大名府,大敗高大尉。盧俊義、宋冮葬在一起了。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我還了解了古代的歷史。《水滸傳》又是一張畫卷,它展示了社會景觀,揭露了腐朽的宋王朝及統治階級罪惡,贊揚了梁山英雄們的反抗精神。
《水滸傳》不單以情節的生動緊張取勝,也讓我更喜歡文學。我十分喜歡《水滸傳》。(王煜宸)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六
讀完《水滸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施耐庵寫的這部長篇小說,以宋江起義的史料為根據,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漢。他們豪氣干云,義薄云天,劫富濟貧,替天行道,但是最后死的死,降的降,一幫情深義重的兄弟都作鳥獸散。雖然這些草莽英雄大都結局悲慘,但在我心中,他們是永遠的梁山好漢。憑著一身高超的武藝和勇敢堅毅的性格寫就了自己的人生傳奇,是我的精神偶像。
108位好漢中,我最佩服打虎英雄武松。喝醉了酒過景陽岡,半路跳出來一只白額吊睛大虎,卻毫不畏懼,終于將這只害人無數的大老虎打死了,為民除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是什么讓他在絕境中自救?是過人的膽識,是驚人的勇氣!
對比這些錚錚鐵骨的英雄,我心中升起一絲慚愧之情。我是個膽小的男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在眾人面前開口說話。那次,正好輪到我帶大家領讀,我低著頭,小聲讀著:“第四課,預備——齊。”“第四課——《江南水鄉》——”幾位調皮的同學故意拖長聲調,還向我擠眉弄眼。我又急又氣,卻也只得羞紅了臉……現在想想,真難為情,哪里像一個小小男子漢?
《水滸傳》,讓我看到了一個個頂天立地、鐵骨錚錚的英雄,他們真的給了我勇氣和力量,同時也告訴我,要抬頭挺胸,做一個勇敢自信的男子漢!(浦梓鋆)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七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借助這個假期讀完了這本描寫人物的性情鮮明的名著給讀完了,讀后感嘆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勝,令我興奮不已!
我被里面的情節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但大家對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現在我來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教育,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有正義感,養成一種辦事謹小慎微、隨機應變,喜歡玩權術。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習慣。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有人說他虛偽、玩權術,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如俘獲霹靂火秦明,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后衙門給他戴上枷,別人把枷打開時,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義放晁蓋,當法與義發生矛盾時,宋江就不顧法度了。他對梁山的事業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成為義軍的首領。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并無過人之處,為什么還能當梁山泊的首領呢?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優勢:仗義疏財,在江湖中有一定的號召力;關懷兄弟,兄弟遇難設法相救;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如三打祝家莊戰役,他注意總結經驗,從調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盟等。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后,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鍵。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他也由起義軍首領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我,我不負朝廷。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袖方臘,打得十分慘烈。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八
我暑假里看了許多書,其中最愛不釋手的就是《水滸傳》了。
《水滸傳》這這本書是由著名作家施耐庵寫的,書中寫了梁山泊108將由上山到對抗朝廷再到被奸臣所害、隱歸山林的事情。我認為梁山好漢落得如此下場全是因為朝廷奸臣所害。
書中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和奸臣高俅、蔡太師等人的神態、動作都描寫的惟妙惟肖體現出每個人不同的性格。
我最喜歡《水滸傳》中的武松,因為他十分勇猛三拳兩腳就可以打死一只大老虎,他還十分講義氣他哥哥武大郎死了,他不顧自身安危,為武大郎報了仇。武松看到任何不平事都會打抱不平,因此他和魯智深成為結拜兄弟。
《水滸傳》向讀者們展現了那一百零八英雄好漢嫉惡如仇,除暴安良,劫富濟貧,伸張正義,讓人不禁贊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的不凡氣概和寧死不屈的精神。
《水滸傳》中的事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比如不可以出賣親人、朋友,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竭盡全力幫助,還有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就可以取得最后的勝利。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九
對四大名著的認識存留在兒時看電視劇里的印象,看完原著后,對這幾本名著的認識完全不同。昨晚剛把《水滸傳》讀完,先從這本書說起。
就劇情來說,輪廓與電視劇里講述的相差不大,講述了以宋江,吳用,公孫勝為首的梁山伯武裝力量從建立,發展,建功立業而后衰亡的故事。但之前對梁山伯好漢遠征遼國,收復失地的故事印象不深,這次是增加認知了。
梁山泊武裝力量興于宋朝腐敗,衰于宋朝腐敗。正是由于宋朝官僚主義盛行,當政者不關乎民生,各種冤假錯案造成了各位好漢顛沛流離,無處可去,只能上山結伙。民不聊生,才有了那么多普通百姓去梁山泊當兵。也正是因為宋朝腐敗,他們從未被朝廷當做收復邊疆的遠征軍,而是被朝廷權貴視為敵人,消耗他們的一種策略。在遠征的過程中,不給支持,還抽調兵力,實實在在的“內奸”。
不得不提宋江這位頭領,作為梁山泊大部分時期的核心,一直以忠義作為處事準則。宋江對梁山泊的發展壯大功不可沒,因忠義拉來了很多兄弟,但他也要對其的衰亡負責。他一心招安,歸順朝廷,做回良民的夢想,帶著所有弟兄南征北討。寧可朝廷負他,不可他負朝廷。歸順朝廷,又于權貴無法相處,只能討些賣命的活。明知會給兄弟們帶來生命危險,但仍然無計可施。以一己之念加之眾人,實為可嘆。
最后結局最好的都是識大局,看開的人。李俊帶著童威童猛出海,另辟新天地。公孫勝也早早收手,不貪戀榮華富貴。武松因斷了一只臂留在寺里因禍得福。達人知命說的就是這樣。
無論怎樣,他們都是不服于權貴,敢于同命運作斗爭的勇敢者。他們原本是歷史中默默無聞的一顆顆沙粒,但因為在那個時代做出了勇敢的選擇而成為了歷史耀眼的一顆顆星星。
來源:網絡整理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content_2();
水滸傳名著閱讀讀后感篇十
導語:《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描寫的108好漢。每個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現在小編整理了一些讀后感,歡迎閱讀!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舍身炸暗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是部龐大、復雜的小說,它生動地描寫、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其實,我認為情節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70回是以宋江、晁蓋為首,漸漸吸納江湖四方的豪杰上梁山。在這些好漢中,有自愿上山的,有的是被貪官污吏逼得無處可走的地步才上山的,還有的是受到感召而上山的。但不論如何,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當時那腐朽的政治。在這一時,那些梁山的英雄們也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令人大呼痛快。而作者也有意借此發泄他對當時社會腐朽政權的不滿。后50回描述的是梁山好漢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他們北征遼國,剿滅虎田、王慶,眾頭領盡皆無損,威枕四方;南討方臘一役,卻使梁山英雄們損兵折將、七損八傷其生存者并未因此而獲得合理、應得的回報,反遭奸臣迫害,梁山好漢們幾乎沒有一個善終,表現出了忠心報國的無奈。
所以說《水滸傳》也同時反映出了北宋的政治和社會的腐朽、混亂。因此在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官員賄賂和壓迫百姓的事實,表現出了當時百姓的有苦無處伸張的現象。而宋江等人和當朝政府官員對抗,替百姓出怨氣,就又表現出了此書的又一個中心思想:官逼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外,書中的主要任務有一百多個,他們的性情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特性,語言、舉止都和其身份、地位緊密配合。而讀者們更可以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獨特個性。
雖然水滸中的人物大多都較粗魯,但作者寫人的粗魯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粗魯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粗魯是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橫、阮小二的粗魯是悲憤無說處,而焦挺的粗魯是本身的氣質不好……在這本書上還至少出現了十一二個個性鮮明的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為歷史背景的小說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贊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為。比如說:武松為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于是他拔刃血仇,最后被張都監陷害陷害后,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于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索回他們射沙的一只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說,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梁山好漢是傳奇式的理想化人物,他們或勇武過人,或智謀超群,或身具異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當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為《水滸傳》中的這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對讀者來說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滸傳》才這樣廣受讀者們的好評。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計其數的傳世巨著。《水滸傳》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書主要寫了梁山好漢的英雄事跡,卻都以“感恩”為主旋律。
感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國之基礎,人之根本。它用一種無形的力量維持著社會人際關系,歷代文人默客都曾以詩詞歌賦的形式頌揚過感恩,其中就有一些傳世名篇,比如說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等,可是“感恩”在《水滸傳》中卻有著別樣的生動體現。
還記得及時雨私放晁天王的事嗎?當年晁蓋是朝廷通輯的要犯,但是他行俠仗義,樂善好施。在人們心目中有著極好的地位。因此有很多人同情他。但是晁蓋仍沒有逃脫朝廷布下的天羅地網,被抓了起來。宋江很是佩服晁蓋的為人,便偷偷地放了晁蓋,使晁蓋脫離虎口,免于一死,晁蓋為了回報宋江的救命之恩,便扶持他為梁山的第二把交椅,統一梁山。
這是一個家喻戶曉、廣為人知的故事,古人尚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為仁義,作為21世紀的小主人,我們更應該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他人,學會知恩圖報。
感恩是我們必備的基礎。人們常說:“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卻道:“收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如《水滸傳》中魯達為解救金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得救的金氏父女不忘魯達的大恩大德,幫助魯達逃脫了追捕。
但是《水滸傳》中有太多的不知感恩、不知道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別人的事例。常常是官官相護,狼狽為奸。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致使官逼民,社會動亂。
感恩不是盲目的。在影視作品里,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字眼:“您的大恩大行,沒齒不忘。我愿為您上刀山,下油鍋,在所不辭。”可曾想過你報恩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啊!可見感恩不能盲目。那么應該如何感恩呢?首先應該了解你的“恩人”的為人,依情況而定,然后再采取必要的報恩措施。否則你將會上當受騙,就像《水滸傳》中,朝庭招安梁山好漢,然后乘機消滅他們。善良的宋江不知道朝庭意欲何為,盲目地接受了招安。致使梁山好漢死傷無數,僅有幾人存活。因此,太過于相信別人是不對的,還要看“施恩人”意圖如何!防患意識不可少,可謂“人心隔肚皮”呀。
親人是我們生活的堡壘,緊不可摧。他們給予我們愛的溫暖和情真意切的關懷。我們感恩于他們,只有他們無私地奉獻,才鑄造了今天的我們。但是在《水滸傳》中有這么一出:潘金蓮是武大郎之妻,可她卻不守婦道,紅杏出墻,與西門慶發生了關系,后被武大郎發現,潘金勞不但不思悔改,向丈夫道歉,反而與王婆聯手將武大郎殺害,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親人犯了一些不可原諒的錯誤,那我們應該怎么辦?我的看法是:我們不應該繼續感恩于他們,而是用強制性手段,使他們悔改,不讓他們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或許這就是我們對他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