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天的故事散文詩篇一
我的故鄉在新疆,而新疆春天雖然來得很晚,但是,你走進去一看卻有不同的感受。
新疆的春天正是冰雪融化的季節,房頂上,屋檐上的積雪都融化了。融化的雪水從高處飛瀉,從高處落下來的聲音,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非常清脆,小溪原本結成了一條“冰河”,但是,冰底下已經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了。可山峰上為什么還是一片白皚皚呢?走進一看,山峰上的一些雪水融化成水,從懸崖峭壁上飛瀉下來,猶如千萬條閃耀的銀鏈,像千萬朵盛開的白蓮。在山腳下匯成小溪向遠處流動。
漸漸地,漸漸地。天氣慢慢變暖,迎面送來的是太陽的溫暖,小溪的冰融化成了雪水,山上的雪水也漸漸地融化成雪水,流到小溪流里。春姑娘隨著小草,小樹悄悄的.來到,小草露出嫩綠的頭,正注視著新奇的世界,小樹抽出來嫩綠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好像在跳舞。小燕子從南方歸來,站在枝頭上唱歌,小鴨子"嘎嘎嘎”的跳到水里,一會兒轉到水里,一會兒游出來,小魚在河的另一頭,一會兒跳出來,一會兒轉進去。小狗在旁邊說:“好,太精彩了,再來一個!”
我愛我的故鄉,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麗,但我更喜歡春天的故鄉。
春天的故事散文詩篇二
又是一個春天,雖然我最愛的是秋天,但不得不承認,這春天也著實惹人喜愛。
喜歡春天的風,很溫柔,完全沒了冬的凜冽與冷漠,若是這柔風里再夾雜點淅淅瀝瀝的雨就更妙了。想想在微風細雨中漫步是何等得浪漫!喜歡春天的空氣,沒了濃重的灰塵味,滿鼻都是新土和新葉的清新。
春天不得不提的應該是花吧。幾天前和朋友經過去操場的路,路旁是高高堆培起的花壇,花壇邊的迎春花全都折了腰向外探著身子。當時我們訝異地看著,甚至不敢相信,在我的印象中迎春花不是這樣的,我甚至開始懷疑這是不是迎春花。但不可置否,這就是!不過是人為地改變了它的枝狀罷了。是啊,人總是傾向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變周圍的事物,尤其是毫無反抗力的動植物。這是怎樣的一種心理?想想先哲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是多么令人崇敬,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卻為了所謂的美化環境,滿足視覺的享受不惜去傷害弱者!這算是美中不足吧。
但還是有很多的美景值得去欣賞。
每次從陽臺望去,樓下小湖里的春水映著陽光的明媚。最喜歡那剛抽枝的垂柳,帶著嫩綠,掛著嬌羞,羞答答地在風中搖曳,美極了!還有橋邊的那株木棉花一直吸引著我,那么純潔的白色,可惜我一直沒有過去看看,不為什么,就是不想去。但是我是一定要去的,自詡為惜花愛花之人,不去豈不是一大遺憾,況且那花遠遠觀去是那么得圣潔,肯定會有一股迷人的清香,這是木棉花的春天!
春天那么美,造物者得有一顆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頭腦。不只是春天,大自然把這世間萬物都賜予了地球,讓一切生物都可以繁衍生息,安居樂業,使人不得不臣服于她的慷慨。我想假如什么時候人類也有了這樣的覺悟,別說人類社會會少了許多紛爭,人與自然肯定也能無比和諧地相處,一如這盛開的春天般令人沉醉。
喜歡春天,總是能帶給人驚喜。
這個春天,開始閱讀《瓦爾登湖》,不由得想若有一天我也能鼓起勇氣,在一片澄澈湖邊,或一片碧綠之中建一所不大的房子,里面擺設簡單,只有書、床和生活必需品,那便可以盡情地賞這萬千風景,體味那一個人的寂靜,所有的雜亂都被隔絕,所有的追逐都拋諸腦后。美景總是能愉悅人的心神,讀書又能冷靜人的心智。在這個春天,美景如畫,再捧上一本書,尋一靜謐處慢慢品讀,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想必沒有比這更愜意的事了吧。
春天,就該享受!
春天的故事散文詩篇三
我的故鄉的春天很美、很迷人。
如果春天里,一家人在周末散散心,桃花峪就是一個首選的好去處。我今年春天曾經隨從爸爸媽媽四次游覽桃花峪。第一次去的時候是一月份,那時候整個桃花峪還處在沉睡狀態,只有零星的小草安奈不住寂寞稍稍探出了頭;第二次去的時候是二月份,那里的草呀、樹呀都紛紛換上了新裝,變綠了,小鳥也飛回來了;第三次去桃花峪的時候已是四月份,那里的桃花、梨花都爭相綻放,漫山遍野都是粉色、白色和綠色,形成了一幅絕美的圖畫,乍一看,那三種顏色仿佛變成了三條舞動的巨龍,在叢林中嬉戲玩耍;最后一次去的時候,桃花、梨花都已落了,滿地都是花瓣,被人踩進土里,連泥土都變香了。
這就是我的故鄉—泰安春天的美麗景色。
春天的故事散文詩篇四
花開,已是陽春。許多人,選擇春暖之時去踏青,去出游。根本之因,是春光明媚給人一種愜意心境。生活固然美好,殘酷的現實迫使大家不得不找個好時節去宣泄,去體味大自然的情懷。
每個人,總有不同方式的活動,這種出游與釋放,大多數來源于內心的支配。相擁自然,也為心境增添不少色彩。
喜歡春天,不是一兩個人的嗜好。春天排在一年之首,新氣象,新感覺,新花樣。春天是新生命的象征,春天是新生活的起點,有關春的話題,道不盡,說不完。
春天,釋放了一冬的積瘀,春天,展現了四季最美好的畫卷。好比面對溫柔的笑臉,再大的壓力和怨言也會消失。
春天,眾艷吐芬芳時,差逆之事總會讓道,陽光和力量總會充滿這個世界。雪白的梨花和李花在陽光下愈加純白,偶爾有絲風,有陣小雨,我們不會刻意去牢記,去怨言什么。
我們在有風有雨之時,輕輕觸及純白枝體,一片雨滴擁著片片花瓣跌落。春天不會落淚的,那是春天排除抑郁的好手段。搖及殘缺,枝上就剩堅強與陽光,這,正是我們生活中所需要的。
潔白不是真正的雪,是少數李,梨花為大自然作個鋪墊。青翠是春天舞臺上的主角,默默無聞的演繹著世上最普通的生活畫面,也給春天每個角落重重的添上一筆。世上除了陽光,金黃就是人們心中最踏實的一種色彩。
所有繁華都不及金色照眼,當然,這里并非提倡拜金之說。這里所說金黃,就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應有的燦爛本味。
金秋時節,收獲有佳。春暖花開,菜花金黃,所有的努力與希望都刻畫在田園那金黃油菜花上。賽過黃金,更賽過無動于衷的等待。
在春天世界里,大片大片油菜花不再是農民們的專利。從城里來的游客們也已經習慣和喜歡上那普通而又經濟實惠的油菜花。
無論是高山平原,或者平壩丘陵,都少不了金色菜花引領。其價值,不用虛言,花可以供人們欣賞,拍照,留影。蜜蜂可以采蜜,蜜糖的價值就更高一等。籽粒用來榨油,油可以炒菜,油餅的利用價值就更廣了:與農家肥混合種稻谷,甘蔗,玉米,蔬菜,果樹,花生……梗也可以用來作農家肥使用。
真是萬花之中最有黃金味道的實用花。彩蝶翩翩起舞時,菜花濃香滿田園。菜花的本質代表著農民淳樸的內心所在,大片大片的,成了春天最吸引眼球的風景。更可喜的是,越來越多油菜花節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這既是人們對菜花的欣賞,更是對種菜花之人無限敬佩和重視。
俗話說:桃花三兩枝,粉面不及真。著實,桃花在春天里也代表著繁華與富貴之意。也深得眾多游人喜歡,但多為來也匆匆去也匆。
賞花觀景總得有個外因和內因成熟才行,時下是最好的外因。國家穩定,政策得民心,人民富裕,國家發展正是巔峰之時。內因是人們手頭寬裕,有了解世界,釋放壓抑之思。
選擇春天出行,踏青,賞花就理所當然。如果國家不富裕,動蕩戰亂,生活貧困,連車票都買不起,又怎能有心情去擁抱大自然呢?人們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十幾億人民心所向,得天下只是早晚而已。這個國度的魅力值早已擴散到世界各地,對外一帶一路,對內精準扶貧。這正是春天的故事里最動人的一面。
有一首歌叫《坐上火車去北京》,里面唱的.是什么?還有一首歌叫《坐上火車去拉薩》,里面又唱的是什么?從這兩首歌里,我們都明白,無論天涯海角,無論各族人民,都乘坐在春天這趟列車上往返。一路的花香,一路的風景,無時無刻伴隨在身邊。
雖然,路途中有一陣風,還伴隨一場雨,總會被火車遠遠摔在后面。凝視窗外風景,陽光烘干著雨濕的車窗。風也變得暖暖的,廣闊的草原上,火車就是那一條即將飛騰的巨龍,草原上的綠花與洗凈的藍天相融一線。
有一只雄鷹飛過,藍天給了它自由,草原給了它力量。一縷縷炊煙升起,牛羊踏著夕陽歸圈。
春天的故事散文詩篇五
冬日的陽光正暖,閑來無事,翻閱一疊舊報。忽然在2012年12月21日的《嘉興日報》15版上,讀到了錢紅麗先生的美文《向農業致敬》,再次讀罷不禁感嘆良久,思緒萬千!現摘讀第8第9自然片段如下,與大家同思同享。
“——我家附近荒著幾十公頃的田地,是一家地產開發商買來屯著的。附近郊區一些老大爺老太太們閑不住,紛紛墾起了荒,種什么的都有,一年四季有得看。我常去看他們挖地,那種熟悉的土腥味非常好聞。一聞著這個味,就想起自己的來處,有山河曠野晚霞的來處。前一陣,碰見他們割芝麻黃葉簌簌落了一地,踩在上面就跟踩在絢爛的黃綢緞上一樣軟綿,夢一樣奢靡美好。這么美的黃葉,被秋雨一淋,慢慢漚爛,不是奢靡是什么?正值農歷九月,挖山芋的季節。一壟壟一畦畦地鋪在那里,拿鋤頭把山芋藤拂開,再攔根斬斷,然后一點點往土里刨,虎頭虎腦的芋頭紛紛露頭,被秋陽一把接住,格外殷實,再被一雙手撿到稻籮挑回家,這一年的正果就修成了,非常圓滿。”
描敘交代過后,作者就直接舞筆削評了起來說:
“所謂春葉夏花秋實冬藏,年年輪回。還有比土地更守信用的嗎?憨厚,誠實,一直站在原地等,等漫天大雪,等春風夏雨,等秋雨淋漓。而今這年月,什么都不保準了,就剩下著土地把道德的底線給守住了。”
這兩短文字:稍微有點閱讀的人,就知道上一段是敘述描寫,下一段是議論抒情;上一段是鋪敘,下一段才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在鋪敘之中,作者極盡心力描寫自己對土地的綿綿之愛,又極力排張文字大張旗鼓的宣泄自己對土地感受。寫出好聞的“熟悉的土腥味”就是自己的生命的“來處”,寫出割芝麻的愜意與芝麻葉的“奢靡”的輪回,把收獲山芋的無限喜悅通過擬人、比喻的手法和選擇一些有著明麗色彩的詞語與形象恰當的動詞寫得如此生動形象、靈動飛揚。
作者喜愛土地的情感被表達得那樣的淋漓酣暢!
然而,作者難道就是這樣停留在如此膚淺的贊美土地層面上嗎?
顯然不是!
就在上段敘述到作物的收獲是人們勞作的正果圓滿修成之時。突然(其實也很自然)作者把筆鋒強勢一轉單筆直入另起一段開始了對土地的議論抒情。
文章首先通過一句簡單的議論就直接點出了本文主題思想的要旨——“憨厚、誠信”。作者用“還有比土地更守信的嗎?這么一個反問句直接說出了當前人性缺失又需要緊急找回的最最嚴肅的道德問題。
作者說:你看,土地是何等地“守信”啊?它“一直站在原地等”它等“漫天大雪”,它等“春風夏雨”,它等“秋意淋漓”;由此可見,土地的確是如此堅定、執著、勇敢、自信地守望著它的信念。它會對鄙視它、討厭它、唾棄它、聒噪它的行為不屑一顧,只當是不看見,沒聽見;而對于恩愛它、信任它、親近它、伺奉它、贊美它的人們,它(土地)則讓他們的誠心誠意獲得累累碩果,從而修得“非常圓滿”的“正果”。
文章到此,作者用更加犀利而直率的話語繼續行走在人們道德刀鋒的尖端上,直接嘶喊出“而今這年月,什么都不保準了,就剩下土地把道德的底線給緊緊守住了。”好一個“這年月”與“不保準”的話語,作者手握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把當今彌漫在人們肌膚與骨髓里的“自私、貪婪、殘忍與不擇手段、不要臉”的種種不道德行為給予無私的解剖了開來,無情地撕破開去,讓其丑陋的不道德嘴臉攤放在“緊緊守住”道德底線的廣袤而又陽光的土地上,將其展覽,將其暴曬,將其烤炙;任其出丑,任其腐爛、任其無法逃遁、任其消失在陽光的嚴格消毒之中。
這樣,道德從此回來;大地從此潔凈,空氣從此芬芳,人們從此互信,崗位從此閃光,家庭從此和睦與幸福;社會從此陽光!
向土地學習誠信,那是我們人們多么需要的精神財富啊!
值此讀后記之,與諸君共勉。
公眾號:南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