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書香作伴讀后感篇一
我家大書架上的書,從2-3歲的啟蒙讀物,到現在的各種教輔書籍和各種文學書籍,應有盡有,數不勝數。是它們,“記載”了我所有的回憶。
小時候,每天最期待聽媽媽為我講的《睡前故事》了,有《海的女兒》、《丑小鴨》、《一千零一夜》等等,這些故事把我帶進了一個又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那里有美麗的白雪公主、機智的阿里巴巴,還有神奇的阿拉丁神燈等等,每天都是它們伴我入睡。現在回想起來,所有對書的熱愛,在這一刻便油然而生。當媽媽出差的那段時間,我由于不識字,只好去看那些書上的插畫。就是這樣,幼小的我倒也看得津津有味。
長大了,識字了,便也再不去追求新的圖畫,而是找了一本又一本的繪本,去尋找已學過的字。找到一個,欣喜地“哇!”一聲,又一頭扎入“文字的海洋”。
到了中高年級,學習壓力一天強似一天。可是,就連這“壓力山大”也壓不來我讀書的欲望。漸漸地,我學會了“見縫插針”,也明白了魯迅先生所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想擠,總還是有的。”于是,我寫完作業看;吃飯之前看;吃完飯看;睡覺前看;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也不放過。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在我看來一點不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降妖除魔的故事令我難以忘卻;《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的豪邁氣度令我深深佩服;《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義令我嘆為觀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海底兩萬里》、《繁星春水》這一本本膾炙人口的著作使我終生受益。
但愿書長久,千里共閱讀!
書香作伴讀后感篇二
意義的書,孩子又不喜歡。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非常有意義,讓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調動孩子和家長閱讀好書的積極性。
為了孩子的暑假過得更加充實,我和孩子共同到書店選書,選書由孩子作主,這極大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買到孩子喜歡的書,孩子愛不釋手。我與孩子商定每天寫完作業閱讀30分鐘,孩子有興趣可多讀一些。在孩子的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只是看熱鬧,看里邊的小故事,顯然對語文知識能力的培養及教育沒起到多大作用。于是開始抽空和孩子一起讀書,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與孩子一起讀是很難做到的,于是我和孩子比賽,誰有時間誰看,看誰看得快,誰看完一部分都要給對方講講看了哪些內容。在閱讀過程中,我和孩子互相討論、交流,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時間的時候,我會給孩子讀一段,讓孩子享受傾聽的快樂,然后共同討論書中的故事、人物、語言,讓孩子養成了讀書,討論,思考的習慣。以前孩子讀書是讀書,懶得做筆記,我和孩子共同讀書以來,我們一起邊讀書邊把看到的好詞好句畫下來,注重引導孩子記錄好詞好句,讓孩子逐步養成了用心讀書的習慣,而不是光看故事情節,一段時間堅持下來,孩子基本能做到邊讀邊找好詞好句,讀書也用心多了,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與孩子一起共讀不僅是分享快樂,同時也要分享困惑。孩子不懂的地方我會談談自己的理解,或和孩子一起查資料,家長和孩子都在閱讀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思維能力。
如今,我們的親子共讀是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共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的良好習慣,以后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讀書、思考的習慣,使孩子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書香作伴讀后感篇三
斑斕午夜后,朝花濡露時。喜歡手捧一本散發古樸馨香的書,且吟且喜,且舞且蹈,讓思緒款款消融其中,幻想著與書中人一路同行。
從小在母親的熏陶下,我儼然成了一個書癡。6歲時,我在母親的教鞭下已經背得數百首古詩詞。到了三年級,我更是啃完了四大名著,對西游師徒、三國紛爭、梁山好漢、寶黛奇緣的故事耳熟能詳。因為那時還小,所以始終無法體味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的意境,也不懂得浮華背后的人間真性情,更不懂得作家的深遠思想和文化內涵。
但是隨著閱讀量的增多,我開始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比同齡人更是多了一份獨立的思考。
難忘朱自清筆下那肥胖蹣跚的父親的《背影》,想起我那良苦用心的母親,不禁“心頭涔涔而淚潸潸”;難忘余光中發自內心那蕩氣回腸的《鄉愁》,淡淡的語言總能包含如此濃烈的深情;難忘《紅與黑》中于連的執著和對愛情的勇往直前,難忘《羅蜜歐與朱麗葉》纏綿悱惻的感情悲劇,愛也深深,恨也深深。走進周恩來,我發現偉人的精神是如此百折不擾;走進拿破侖,為他兵敗滑鐵盧而痛心,卻也隱隱體味到他那王者的風范;走進毛澤東,我領悟到的不僅是他的聰慧與好學,更多的是那種激情澎湃的氣勢——“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豪氣,也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自信。文字的舞動已慢慢將我消融,在心間緩緩彌漫。
閑暇間,也喜歡坐在昏黃的燈下,細品古人的情懷。我欣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淡然,我感動易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孤獨冷寂,我敬仰太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達觀自信。在油墨清香的舞動中,只覺得字里行間,皆為層疊之青山,瀲滟之綠波;只覺得滿屋的書香正源源不斷地灌輸到我的生命里來,在我的心中靜靜流淌。
通過讀書,我的生命不再懵懂落寞。曾不懂父親平日黑油油的發絲為何變白,曾不懂父親被歲月毫不留情烙上的皺紋究竟為誰,曾不懂父親那么剛強有力的脊背為何彎曲。迷茫里,閱讀暗暗給了我答案。每當我飽含深情地讀到:“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傾斜,顯出努力的樣子“,就忍不住會哭。啊!父親!父親!閱讀用她極具的穿透力點亮我的心。我終于懂了,父親日夜操勞都是為了我!為了我!
一本好書,猶如一陣清風,帶給我紛飛的思緒和無限靈感。一本好書,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前進的航程;一本好書,猶如一盆馨香四溢的芝蘭,給我以愉悅的芬芳,不管云卷云舒,不管花開花落,書香,靜靜地飄過我的心靈。她一直芬芳著我枯干的心靈。
書香作伴讀后感篇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創設“書香校園”的讀書氛圍,豐富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進一步實施“閱讀成為習慣,讓每一個中華人都成為愛書人”的工程,促進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讓學生與書為友,和書作伴,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成為一種興趣。我校自20xx年開展“書卷翻飛”的讀書節活動以來,每學期都開展了豐富的活動。
一、搭建讀書平臺,多渠道為孩子提供優良圖書。
1、圖書館的建設
我校20xx年重新建造環境幽雅、寧靜的圖書館,新購書籍一萬多套,圖書館館長,將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的圖書、報刊進行科學分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借書制度、閱覽制度,為學生讀書創造良好條件。每天中午我們都會對學校進行全面的開放,甚至有許多老師自覺地領著孩子在圖書館進行半天的閱讀,充分的利用了圖書館的便利條件,讓學生充分讀書。
2、班級圖書角的建設
由于條件限制,我們手中的圖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大量的、多元化的閱讀需求。為營造讀書氛圍,我們學校利用小班化的建設在各班級都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圖書角,因為班級是學生學習、交流、閱讀的主陣地。倡議同學們“為班級獻上一、二本書”的活動。為了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我們常常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家訪,并且每學期都召開一次家長會,讓家長捐贈書籍或錢由班主任統一購買,豐富每個班級的讀書角,讓他們支持子女購買書報,為孩子們定期買書,督促孩子們看書。在保證一定圖書量的基礎上,我們提倡生生互動,學生把看過的書互相調換閱讀;班班互動,同年級圖書角的圖書定期交流,橫向交流,資源共享。
3.積極宣傳營造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終生學習的基礎和最大的本錢。
1、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也應該有閱讀習慣。
2、替孩子創造一個很好的閱讀習慣,如:有自己的書房、書桌、書架等。
3、家長要為孩子買一些書,也可與朋友交換書看。
4、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讀書。
通過班會、黑板報、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欄等窗口,發放家長倡議書,征求家長的意見,尋求家長的配合,形成家校讀書合力,提倡親子閱讀的理念,提倡親子閱讀的方法,引導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書香型的家庭氛圍,“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落實措施,保駕護航
作好一份讀書筆記;撰寫好一篇讀書體會;舉行一次讀書體會展示交流。并且積極邀請中國臺灣的女作家林美琴等到我校進行活動指導,與國內外的著名教師聯系,提升了老師的意識,增強了老師的課外閱讀指導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督促教師完成讀書任務,我們要求每個辦公室室長布置好辦公室的讀書文化角,定期推薦老師參加學校舉辦的讀書交流大會。
為保證每次讀書活動的有效開展,學校專門成立了讀書活動的領導小組,朱雅婷任組長,制定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要求行政人員帶頭“拿起書本”,堅持寫讀書筆記,在事務繁忙之余,不忘讀書,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讀書交流活動。
三、舉辦豐富多彩的讀書節
自20xx年,我校就開始堅持每學期都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主題活動,把鼓勵青少年讀書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以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賽、師生同臺講故事、課本劇活動等形式激發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把“讀書”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活動的趣味性越強,讀書就越富有吸引力,讓學生們通過實踐活動學到知識,得到鍛煉。
1、升旗儀式
每學期開學都利用進行本學期的讀書節的開幕儀式和讀書活動的宣傳,并且定期舉行國旗下的講話,櫥窗、廣播站定期的進行活動的表彰和宣傳,讓“書”成為行知小學的每個學生的伙伴。利用紅領巾廣播站播放“中外經典名篇欣賞”、低年級“好書推薦”、高年級“讀后感”欣賞等。校領導、班主任、語文老師人人宣傳讀書,人人提倡讀書。配合學校的春、秋游進行征文活動,陶文化節、荷文化節等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誦讀等。
2、午休課
每天我們利用中午的30分鐘時間進行閱讀,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讀書的活動當中,切實落實孩子人手一本書,養成一進教室就讀書的習慣。
3. 課外閱讀指導課
要求每位語文老師每兩周至少上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由語文教研組組長負責管理,由班主任及語文任課教師具體實施,讓每一位孩子找到讀書的樂趣,愛讀書、想讀書、時時在讀書,并且進行定期的檢查。并且把課外閱讀指導課和語文教研相結合,開展課外閱讀課的研討交流,提升教師的意識,促進教師的積極性,以點帶面。
4. 主題的班會
每個月我校都要開展一次有關讀書的中隊主題會,例如新書介紹會、讀書心得、我與好書交朋友、好書伴我成長等。營造“書香班級”,設計班級讀書標語,讓教室散發出文化氣息。各班充分利用好墻報,適當布置些有關讀書的名言、方法等,渲染讀書的氣氛。
5.利用社團
我校的社團是我們開展讀書活動的一大特色,很多班級都利用社團開展了讀書分享會、課本劇、詩歌朗誦等多樣形式的活動,行知的孩子們喜歡讀書、愛讀書。
6、多彩的活動
自20xx年我校舉行了“書卷翻飛”的讀書活動,就開展了精彩豐富的活動,20xx六一匯演我們舉行了以“童話、課本劇”表演的活動,舉行了師生同臺講故事比賽的匯演,師生同臺下水文比賽的活動,20xx年我們舉行了讀寫大賽現場答題會,課外閱讀課大賽、七彩杯美詩文誦讀等大量的全校性的讀書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南京市的讀書節征文活動。我校學生參與的人熱情高、也獲得了優秀的成績,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成長。“讓讀書成為習慣!”這句話已經成了全校師生的座右銘。通過讀書活動,使同學們真正地把書籍視為良師益友,體味到了“開卷有益”的真諦。
7、評比
學期末進行一次“班級閱讀之星評比”。 評選書香班級,對班級讀書氛圍建設好、讀書活動開展得好的班級,記入文明班考核。期末評選優秀讀書班級和優秀指導老師,給予表彰。
四、蒲公英活動
自20xx年x月x日,“大家語文”樂語老師發了《“蒲公英”書香田園行召募志愿者》的帖子,我校作為鄉村聯盟閱讀的盟主,積極參與、配合活動,特級教師郭學萍引領了一群翻飛的蒲公英種子在行知小學的的師生心里留下了“書”的烙印,20xx年底我校的朱雅婷、郭麗、周勝琴老師榮獲南京市鄉村聯盟閱讀課外閱讀推薦課教案一等獎,周勝琴老師并于學期期末在我校開展了市級的課外閱讀推薦課的展示活動,受到了好評。
因為有了書,風景變得更為美麗;因為有了書,人生變得更為厚重。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起讀書吧,書中有森林絢麗的夢想,有大海碧波的光芒;書中跳躍著美妙的音符,充滿了生命的憧憬。讓班級溢滿書香,讓校園溢滿書香,讓我們一起做個快樂讀書人。
書香作伴讀后感篇五
和孩子一起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喜歡讀書,閑暇時一杯香茗,一本喜歡的書便可消遣一段愜意的時光。書櫥里,書桌上,沙發上,床頭柜上隨處可見一本本或排或摞或散落著,想看書的話隨時隨地就可以拿在手上了。菲苒從小耳濡目染便也養成了喜歡看書,買書甚至是收集書的好習慣。
從懵懵懂懂的時候起就喜歡聽故事,自不必說。直到現在依然是睡覺前的一兩個故事是不能少的,否則的話這個覺真不知道該怎么睡了,呵呵。菲苒在學習上,生活中取得了進步,最大的要求和獎勵就是書。如果得到了滿足,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又蹦又跳的,還憋不住的哈哈笑出聲來,讓人忍俊不禁。我們此時也是感到由衷的高興和欣慰。
《老人與海》學到了要有堅強的意志可不怕失敗和困難的信念,《木偶奇遇記》學到了要做一個誠實好學的孩子,《哈佛女孩劉亦婷》《曾子墨》則分別講述了兩個優秀女孩的成長歷程,《劍橋家訓》則講述了很多有哲理的人生故事。《西游記》里師徒四人歷盡千難萬險終于西天取經,《紅樓夢》里“黛玉初入榮國府”“村姥一進榮國府”,《三國演義》里“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水滸傳》里“武松打虎”等故事孩子聽得津津有味,樂不可支。當然了,除此之外還少不了很多很多的童話故事。在書里,在故事里孩子開拓了視野,豐富了想象,培養了品格。
《感動》(孫女七歲成年心)
孝心見年少,二老事為先。
喜得按摩冊,回家醫母肩。
孩子喜歡讀書喜歡學習,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我們做家長的更要注重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成長的環境和氛圍。古人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但要多讀書讀好書,還要更多的走出去。孩子現在慢慢地長大了,我們還會帶她多多的去旅游,多多的長見識,增加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在藍天,碧水,陽光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書香作伴讀后感篇六
書,是一泓清泉,凈化我的心靈;書,是一顆明星,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從小到大,我不知讀過多少本書,也不知吸收過多少營養,但我惟一知道的是,書滿足了我的精神需求,滿足了我對知識的渴望。
從《安徒生童話》到《格林童話》,從《列那狐的故事》到《窗邊的小豆豆》,從《朝花夕拾》到《駱駝祥子》,十幾年來,我未曾有一日不去讀書,書早已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書中,我可以拋開一切,盡情遨游。開心時,我會捧一本書,站在窗邊,泡一杯紅茶,盡情品味書中的酸甜苦辣,難過時,我也會捧一本書,躺在沙發上,盡情向書中的主人公宣泄自己的不滿。書是我的朋友,是我的老師,有了書,我便擁有了全世界的快樂。
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叫做《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是馬克。吐溫筆下的一本著作,描述了一個孩子童年時期的歡樂與憂愁,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希望,給了我很多美好,湯姆。索亞天生調皮,和我一樣,但我卻沒有他聰明,他懂得交換,懂得脫險,他教給了我很多。
每當讀起這本書時,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海闊天空的夢想在驚險跌宕的故事情節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正義的伸張。湯姆索亞讓我明白,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勇敢才能不被打倒。記得有一次去買鋼筆,商店老板明明說好的十元錢,可我一接過鋼筆,十元錢就變成了15元錢,我還是一個孩子,又能爭辯些什么,正當要掏錢時,我想起了湯姆。索亞說過的一句話:不要怕一時的磨難。我瞬間來了勇氣,與老板爭辯起來,最后我讓當時在身邊的同學為我作證,老板剎那間沒了底氣,這一戰我勝得無比完美。
這本名著在我第一次閱覽時我很不屑,可是讀到中間我便發現了這本書中有很多長大的秘訣。幾年來,我一直在細細體會這其中的意義,期盼我能通過這本書快快長大,盡自我之所能讓父母清閑一些,可是每一次讀完這本書后,我都不能完全利用書中的知識,那是我會想,或許是我還沒讀透徹吧,可是現在我終于明白了,我終究只是一個讀者,不可能全部按照主人公的做法去做。
童年時期的我,有著天真可愛的面孔,那本書則是天使送給我天真的禮物。從小到大,它一直觸動著我的心靈。我相信,即使我長大也終究不會忘記那本書,只因那本書凈化了我的心靈,指引了我前進的方向。
飯可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書是人生的精神伴侶,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知己。如果說生活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海洋,書便是海洋里飄蕩的小舟,如果說歲月是一座望不透頂的高山書便是高山上綠蔭的草木。書與歲月與我,終究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愛書,只因書一直觸動著我的心靈。